低開工成為今年織造市場一個最明顯的特征。今年以來,各大織造集群開機率均未達到滿負荷,大部分地區開機率徘徊在七成左右。事實上,不僅僅是終端織造業,當前PTA和聚酯市場也處于低迷狀態。
國慶假期過后,PTA工廠負荷下滑至58%,低于去年同期10個百分點,聚酯工廠負荷下滑至77%,略高于去年同期5個百分點,江浙織機負荷下滑至62%,低于去年同期15個百分點。
PTA和聚酯市場低迷供應過剩
“雖然今年聚酯開工負荷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但此一時彼一時。”東吳期貨分析師王廣前解釋說,由于去年6—8月PTA工廠挺價聯盟導致下游聚酯工廠同期采取了聯合減產措施,去年聚酯開工負荷基數較低。但隨著去年下半年原油暴跌,下游行業成本大幅降低,終端織造業訂單明顯增加,聚酯負荷呈現出了一個逐步回升的過程。“對于今年而言,雖然原料價格處在相對低位,但終端需求低迷,且目前聚酯企業生產利潤和庫存壓力均比較大,后期聚酯負荷走高空間有限。”
采訪中不少業內人士都反映,聚酯產品庫存長期處于偏高水平,導致價格傳導難度加大,聚酯產品價格跟漲乏力,相關企業現金流狀況也差于去年平均水平。
“由于成本傳導不夠順暢,原料價格上漲并未給聚酯企業帶來效益上的利好,反而導致聚酯現金流的惡化。”據魏琳介紹,截至目前,效益一向稍好的DTY的現金流由節前的255元/噸減少至目前的23元/噸;節前基本處在盈虧平衡的FDY的現金流變為-196元/噸。
同樣,上游的PTA行業今年以來日子過得也并不順心。據了解,今年國內計劃投放的PTA新裝置產能達到665萬噸,一季度恒力石化220萬噸/年的 3號裝置投產,7月初珠海BP三期125萬噸/年新裝置也已順利投產。目前國內PTA總產能達到4693萬噸,超過了國內聚酯總產能,供應過剩狀況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