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尉犁縣被自治區確定為2014年農田廢舊地膜污染綜合治理整縣推進試點縣,本著“環保優先,生態立縣”的理念,尉犁縣七鄉一鎮、一個管委會、50個行政村的75萬畝棉田全部使用厚度0.01毫米的標準地膜,并實施廢舊地膜回收再利用。
今年尉犁縣在75萬畝示范棉田里推廣使用厚度0.01毫米的地膜,既方便回收利用,又減少土地污染,并有助于棉花增產。”新疆尉犁縣農業局副局長亢恩斌在該縣興平鄉的一塊標準化示范棉田中對筆者說。
“自2010年起,我們連續四年監測農田廢舊地膜殘留,通過跟蹤調查發現,適合尉犁農業種植的最佳地膜厚度為0.008毫米以上,這種厚度的地膜不僅保溫、保水性好,可降低地膜對土地的污染,提高作物單產,而且也可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尉犁縣農技中心負責人曹健介紹說。
據介紹,尉犁縣75萬畝農田廢舊地膜污染綜合治理項目總投資2250萬元,其中中央投入1500萬元,尉犁縣配套300萬元,企業配套450萬元,形成中標企業生產、鄉鎮集中銷售、農民購買、回收企業加工再利用的模式。
筆者在巴州匯豐塑業有限責任公司的生產車間內看到,在廢舊地膜聚乙烯顆粒生產線上,被回收的廢舊殘膜通過一道道工序被加工成了聚乙烯顆粒,這些顆粒最終的成品是農用滴灌帶、化工涂料桶、PE軟管等塑料制品。
“我們將分兩次兌現補貼資金,農戶到鄉鎮購膜點購買厚度0.01毫米的地膜,憑購膜發票可兌現每畝10元補貼,廢膜交售后,再憑售廢膜票據到指定回收企業還可以兌現每畝14元補貼,合計每畝補貼24元。”亢恩斌說,優惠政策極大增強了農民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