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經濟組織(IMF)周三(10月21日)警告稱,沙特維持高產策略已經嚴重損害該國財政狀況,如果不做出改變,沙特資金儲備恐在未來5年內耗盡。
為了應對日益沉重的財政負擔,沙特政府目前已經開始了2007年來首次的公債銷售,同時推遲了數個政府項目,試圖減少預算赤字。原油出口收益占到沙特政府收入的80%,因此國際油價停留在50美元/桶下方將加快沙特資金儲備的消耗。
雖然沙特已經準備進一步削減開支,但IMF表示,沙特目前計劃的措施很可能不足以達到其中期財政整合的目標。在目前的政策下,沙特債務對國內生產總值比重于年底將同比上升逾18%,同時薩勒曼國王承諾年內向全國公共部門職員發放一次性獎金將進一步加重沙特的財政負擔。
此外最新消息顯示,受中國民營煉油企業的需求增長提振,俄羅斯9月再度超過沙特成為中國最大的原油供應方。相對于之前的國營企業壟斷局面,中國政府自7月以來已經批準了6家企業的原油進口資質,其中多數為民營企業。原油交易商指出,俄羅斯的原油供應,尤其是ESPO混合原油一直很受這些買家歡迎。這些買家希望從較近的供應商那里獲得較容易加工的原油以測試其煉油廠。
IMF今日發布的報告顯示,巴林、阿曼也面臨同樣的財政問題,而科威特、卡塔爾和阿聯酋的資金儲備相對豐厚,應該還可以支持20年。
沙特和中東地區的其他國家均需對各自的財政狀況做出調整,IMF稱:“中東地區原油出口國的中期財政穩定目標面臨諸多挑戰,其中最大的挑戰是需要在2020年前為1000萬人創造足夠的就業崗位。”
Chatham House中東財務專家David Butter表示,沙特目前仍有足夠的融資渠道以及可行的預算重組方案可供選擇,因此還沒到崩潰邊緣,但如果他們不在未來數年內積極進行改革,那他們“將陷入大麻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