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供給側改革提速背景下,資源性行業清理“僵尸企業”首次劃定了時間表,銀行業限貸等舉措陸續出臺,這讓投資者看到商品市場供需格局扭轉的一絲“暖意”,投資者信心明顯增強。
昨日商品期貨價格繼續大幅上漲。其中,塑料暴漲4.35%,鄭煤暴漲4.01%,橡膠大漲3.5%,化工品及黑色系領漲,僅滬金,鄭麥、玉米淀粉小幅下跌。在股市上,煤炭、鋼鐵、建材等板塊也迎來久違上漲。多位市場人士認為,政策帶來的暖意直接改善了投資者的信心。
供給側改革加速成為進入2016年以來最突出特征。1月至今,“去產能,打僵尸”成為近期政府各個層面的首要舉措。從2015年12月31日起,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紛紛加強鐵礦石、鋼貿、煤炭三個行業融資管理,對包括表內貸款、表外融資及其他金融資產服務等進行鎖定控制。
1月15~16日,國務院國資委在北京召開中央企業、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要求2016年著力做好積極處置“僵尸企業”的工作。18日,習近平主席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從生產端入手,重點是促進產能過剩有效化解,促進產業優化重組,降低企業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國資委首次為清理“僵尸企業”劃定了時間表。國資委正在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基本完成主體任務,到2020年前全面完成各項工作。統計顯示,鋼鐵、煤炭、石油、石化等行業中大量“僵尸企業”存在,并且這類企業又主要扎堆于國有企業,因此,對于國資委來說,清理僵尸企業的任務較重。
顯然,高層政策頻頻“給力”,市場也在高度重視供給側改革給2016年帶來的全年性影響,“去產能,打僵尸”勢必貫穿全年主線。而煤炭、鋼鐵、橡膠等大宗商品市場供需局面,也在近4年的大幅下跌后,迎來再次發酵的配置性機會。
統計顯示,跌跌不休的大宗商品價格,也在倒逼生產商削減產能。截至昨日,鐵礦石、焦炭、橡膠等多個大宗商品價格已經較2012年跌去近70%,期鎳價格更是僅為2007年的一成多。
不過,市場人士也提醒淘汰落后產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方正中期研究院院長王駿認為,大宗商品上漲能否具有持續性,過剩產能能否順利減產成為交易邏輯的關鍵,投資者應該密切跟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