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底至10月初,美元指數迎來了一波暴漲行情。然而,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價格卻持續重挫,尤其是原油價格跌幅更為明顯。10月9日,在NYMEX交易的WTI原油價格跌破90美元/桶,最低至85美元/桶,且自7月份以來跌幅已經接近20%,布倫特原油價格也跌破92美元/桶,自7月份以來跌幅同樣達到20%。10日,美國WTI原油跌破84美元/桶。
原油市場正迎來近年來最大的變局——產油國積極增產搶占份額、全球經濟局勢前景堪憂、國際需求疲軟,幾大因素擠壓之下,原油連番下挫。
此外,最新消息,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發布的石油市場月度報告顯示,歐佩克9月整體原油產量達一年來最高水平。
產油大國價格戰爆發油價重挫
自6月以來,原油價格已經重挫20%。由于原油產能的大幅增長和需求的明顯減弱使得油價在過去幾個月一直下行,全球原油市場正處于一個重要的十字路口:從原先的供給短缺轉為供給過剩。
供給方面,美國頁巖油產量不斷增長,而歐洲經濟則處于遲滯狀態,因此二者對于中東原油的需求都在減弱。這也促使中東各國更加重視保持和擴大仍在不斷增長的亞洲市場的份額。
從目前沙特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降價的舉措來看,爭奪市場份額看來是沙特的選擇。美國目前原油出口仍有限制,但放寬出口禁令是當前在美國熱議的話題,相信沙特降價是感受到了來自各方供給的壓力。
作為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二號產油國的伊拉克,其巴士拉輕質原油較阿拉伯中質原油的帖水也為一年來最闊。
此外,在原油市場份額爭奪戰日益激烈的情況下,科威特正在向沙特發起挑戰,向亞洲買家出售的原油價格較可比沙特原油帖水處于10年來最闊水平??仆亟档蛯喼蕹隹谠蛢r格,沙特和伊拉克等其他中東產油國也在降價,加劇了亞洲地區油市的競爭。
原油暴跌蝴蝶效應:國內成品油連番下調
華泰長城原油分析師劉建認為,此輪油價的下跌主要還是由供求面較寬松而引起的,雖說在這段時間主要產油國的地緣沖突不斷,其間ISIS在伊拉克北部引發暴動、利比亞工人暴動一度影響該國石油產出,俄烏沖突升級也引發歐美與俄羅斯之間的一系列制裁與反制裁措施。
今年以來,國內成品油已呈現出“四漲九跌六擱淺”的格局。卓創資訊成品油分析師孟鵬表示,從目前看,國際油價近期出現大幅反彈可能性較低,新一輪成品油調價窗口將于10月17日24時開啟,價格下調可能性極大,國內油價或迎來“六連跌”。
目前,國際油價的連番下挫,已經開始產生蝴蝶效應,對國內來說,最為明顯的就是成品油價格。國內市場主營成品油價格大多有所下行,其中汽油方面華中、華南,柴油方面華東、華北、華中地區下跌表現明顯,地煉汽柴油價格穩中亦有走跌,據金銀島測算,截至10月8日第二個工作日,參考原油變化率為-2.88%,汽柴油對應下調幅度約140-170元/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