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亞洲石腦油利潤繼續下跌,觸及近兩周低點每噸133.88美元,交易商指因替代的液化石油氣(LPG)較預期更早地返回裂解裝置。
亞洲市場液化石油氣將取代石腦油
用于取暖的液化石油氣可以在亞洲一些石腦油裂解裝置中替代5-15%的石腦油。
盡管如此,交易商們預期亞洲將消化來自西方的創紀錄高位的220萬噸石腦油,這些西方國家包括歐美。這是因為多數裂解裝置保持高產量以滿足石化需求,使得石腦油庫存處在低位。
交易商表示,亞洲市場下個月料將有8-10萬噸液化石油氣取代石腦油。一位駐新加坡的交易商表示:“基本上來說,石腦油在明年一季度末將呈現平衡至下跌的態勢。今年冬季不太冷,使一些LPG較往常更早地返回裂解裝置。”
亞洲首要石腦油進口商-臺塑石化公司購買了約10萬噸2月上半月在麥寮交付的公開規格石腦油,成交價與日本CFR報價持平至升水約1.00美元。這與該公司11月26日求購逾10萬噸計劃于1月上半月交付船貨的價格每噸升水1.00美元相同。
由于外壁腐蝕,殼牌公司位于新加坡武公島的乙烯生產裝置依然關閉,但印度尼西亞的Chandra Asri近期重啟了其唯一一套石腦油裂解裝置。
官方數據顯示,12月22日截止當周,新加坡輕質餾份油(包括汽油和調和燃料)庫存增加4.4%或57.3萬桶,達到兩周高點1348.6萬桶。
臺中油公司的一位位內人士周三表示,臺中油公司已經提前重啟林園七號芳烴裝置,因為目前臺中油公司有充足的原料維持裝置的運營。這位消息人士表示,這套年產苯16萬噸和年產甲苯13萬噸的七號芳烴裝置12月22日恢復生產,目前該裝置的開工率為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