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近七成的氮氧化物排放來自煤炭直接燃燒,國家要求到“十二五”末氮氧化物排放比2010年減少10%,因此燃煤煙氣脫硝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
8月13日晚間,中核鈦白發布公告,表示公司與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簽署了技術合作研發框架協議。協議事關霧霾治理煙氣脫硝催化劑與鈦白高值化利用技術合作研發,有效期從2014年8月至2020年8月,橫跨6年。
雙方在協議中表示合作領域將包括不限于脫硝鈦白、鈦鎢粉及鈦鎢硅粉產業化技術,蜂窩狀脫硝催化劑生產技術,廢棄脫硝催化劑回收再利用技術等。
由此看來,以金紅石型鈦白粉為主導產品(占營業收入98%)的中核鈦白,正著力于產品升級,提高產品附加值。
選擇性催化還原(SCR)技術是當前應用最廣泛的煙氣脫硝技術,催化劑是該技術的核心,其活性直接影響整體脫硝效果。催化劑的重要原料是納米級脫硝鈦白,國內SCR催化劑絕大部分采用進口鈦白粉為載體的整體催化劑,鈦白粉約占催化劑總重量的八成左右。
由于銳鈦型鈦白粉的比表面積大且不易被硫化,因此較金紅石鈦白粉更適合做催化劑載體,銳鈦型脫硝鈦白以硫酸法制備,對產品性能有著嚴格的技術要求。國內只有少數幾家企業可以生產納米級鈦白粉,大部分還需要通過進口解決。
在SCR催化劑中,除了載體,還需要活性成分、助劑的參與。以鎢鈦釩脫硝催化劑為例,其中鈦白粉是催化劑載體,五氧化二釩為活性成分,三氧化鎢為助劑。活性成分和助劑的負載量、成型劑、制備方法、溫度、空速等對催化劑活性都有影響。
中核鈦白在公告中表示,待協議及有關項目實施后,公司將在原有鈦白粉基礎上增加脫硝鈦白產品。
脫銷鈦白在催化劑中起到的主要是載體作用,從脫銷鈦白到脫銷催化劑,無疑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納米脫銷鈦白本身就是一個艱難的技術跨越,可以預期短期內不會有明顯的突破。
同日,中核鈦白還發布了另一則公告,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獲證監會審核通過,計劃募集4億元資金投入鈦白粉技改和擴建項目。
從公告可以看出,目前雙方并無具體的技術項目可供合作,主要通過課題合作研究、共建合作平臺、建立人員交流互派機制、推進成果轉化等方式展開合作。公告明確表示,“本協議為推進研發項目,能否取得成功、以及研發成功后能否實現產業化具有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