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傳統的秸稈、廢棄動植物油脂外,以微藻和浮萍為原料制備生物液體燃料的關鍵技術近期也都有了突破,為生物質能的發展增添了新動力。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教授吳慶余帶領科研團隊克服了傳統微藻制生物柴油產業的難題,成功培育了集細胞密度大、生長快、細胞含油量高三大特點于一身的微藻,產出的生物柴油經過測試,具有流動性好、熱值高、含硫量低三大特點。這些基礎研究為微藻制生物柴油產業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基礎。
據了解,微藻是光合效率最高的原始植物之一,與農作物相比,單位面積的產率可高出數十倍。微藻和浮萍不僅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還可以通過消耗廢水中的有機物、氮、磷等物質達到凈水的目的。
生物質能與生物質廢棄物有望造福人類
浮萍是像水葫蘆一樣,適當條件下可以在廢水中大量生長的植物,如果規范化、規模化進行收集處理,不僅可以生產生物質能,還可以起到凈化水質的效果。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員趙海介紹,以浮萍為原料的生物質能生產可以克服傳統生物質原料受季節影響的缺點,實現全年持續生產的目的。此外,浮萍的生長過程中還可以把水中的氮、磷元素除掉,一舉兩得。因此,從能量平衡、環境保護等多方面考慮,大力發展浮萍制生物液體燃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中國可再生能源協會副理事長吳創之表示,我國目前生態治理和生態環境保護問題突顯,由于生物質能在大氣治理、廢棄物處理等方面的獨特作用,以及其巨大的產業潛力,因此國家應該在近十年內給予生物質能產業更高的重視和更多的機會。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南京林產化學工業研究所所長蔣劍春認為,生物質能產業發展首先要解決我國的生態環境問題,其次才是解決能源問題。我國每年產生6億多噸秸稈,但目前對這些秸稈利用率不高,一般通過焚燒途徑進行處理,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而我國生物質能發展規劃中預計到2020年利用1.1億噸標煤當量的生物質能,因此,我國生物質能產業發展潛力巨大。
目前,我國嚴重的霧霾問題有部分言論歸咎于生物質廢棄物(如秸稈)的焚燒。對此,蔣劍春表示,生物質能所造成的環境污染主要是由于生物質廢棄物不規范處理所引起的,只要將這部分生物質廢棄物作為原料納入生物質能產業,進行規模收集、處理,不僅不會造成環境污染,而且還能造福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