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袋是個老掉牙的環保議題。在大城市紐約,一般人每年要用掉大約620個一次性塑料袋,平均一天兩個,聽起來似乎不多,但加起來,紐約市一年就要消耗掉52億個一次性塑料袋,平均每分鐘1萬個。坦佩的人口只有16.8萬,每年也要消耗至少5000萬個塑料袋。
塑料袋屢禁不止 成永恒話題
禁塑已經是老掉牙的話題了,但是它并不是過時的話題,只要它對環境造成的威脅仍然存在,那么,它就永遠是一個熱點話題。
事實上,塑料袋成為眾矢之的,只是“柿子挑軟的捏”,它并不比其他塑料制品更威脅環境。汽車也是一大污染源,但很少有人呼吁全面禁止使用汽車,因為人們難以適應沒有汽車的生活。而塑料袋,雖然人人都用,卻沒人對它有依賴感,而且其功能完全可以用紙袋、布袋等來代替。它為生活帶來便利,卻并非必需品,所以可以大聲喊禁。在眾多環保議題之中,塑料袋似乎是最簡單、最容易解決的問題。即使如此,美國人對此依然“搞不定”。
勞倫·庫比本來在亞利桑那州立大學一個可持續經濟研究所工作,去年她決定競選所在坦佩市的市議員。美國總統奧巴馬在2015年國情咨文里呼吁地方行政機關努力推進各種“改革”實驗,庫比很受鼓勵。所以當她今年1月宣誓就職市議員時,她下定決心要干成一件“大事”。她很快找到目標:塑料袋。
庫比又調研了其他國家城市的情況:2000年,印度的孟買市政府發現塑料袋是堵塞雨水溝、加劇雨季洪水災害的主要元兇之一,于是果斷下了全面禁塑令;孟加拉、中國臺灣、肯尼亞、盧旺達和墨西哥城也同樣實施了禁塑令。大多數情況下,民眾對禁塑令罕見抵觸,而是相當歡迎或很快適應。
但在坦佩,庫比推行禁塑令的雄心卻遭遇巨大阻礙。今年4月,亞利桑那州議會通過了SB1241號法案,這個醫療保健領域的法案包含一個修訂條款,宣布州內各地方區域均不得“針對輔助性儲物設備加以征稅、收費、評估、繳納或返還押金等措施”。塑料袋也屬于“輔助性儲物設備”。禁塑令無望出臺,因為法律已先發制人地禁止“禁塑令”。
亞利桑那州不是唯一“禁止禁塑令”的州。佛羅里達州2008年就出臺了類似法律。密蘇里州和得克薩斯州也正在研究相關法案。
反對禁塑令陣營認為,塑料袋的環境危害被夸大了。另外,既然全國未統一出臺禁塑令,地方上就不要標新立異、混淆消費者的認知。更深層的一個反對理由,也是庫比需要抗爭的最大“敵人”,是相當一部分美國人堅定捍衛“個人自由”、抵制政府“包辦”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