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塑料瓶裝飲料,大多數消費者都采用“即開即飲”的方式。飲料瓶口是否衛生?瓶口和瓶蓋的螺紋處能否起到密封作用,隔絕污染?近日,中國網財經中 心記者隨機選擇了若干瓶不同品牌的飲料,進行實驗。結果表明,將未開封的康師傅茉莉清茶飲料瓶口倒置浸入墨水中約一分鐘后,擦凈瓶身打開瓶蓋,不僅瓶蓋螺 旋紋上積聚了大量的黑水,甚至連瓶蓋內側、瓶蓋底部也被墨水污染。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金獅表示,有關飲料瓶口和螺紋處的衛生標準仍空 白,很多企業為了節約瓶子材料的價格,從磨具上、工藝上都最大程度的減輕成本。
康師傅飲料瓶蓋存安全隱患
中國網財經中心記者隨機選擇了若干瓶不同品牌的飲料,進行實驗。實驗過程如下:將未開封的塑料瓶裝飲料瓶口朝下放入水盆中,并且使瓶口完全浸泡在墨 汁中。1分鐘之后,將飲料從盆中取出,擦凈瓶身后逐一打開瓶蓋,觀察瓶口螺紋處是否滲入墨水。經過觀察,康師傅茉莉清茶飲料的瓶蓋污染情況最為嚴重,不僅 瓶蓋螺旋紋上積聚了大量的黑水,甚至連瓶蓋內側、瓶蓋底部也被墨水污染。
中國網財經中心記者注意到,2010年6月19日,就有消費者曾向媒體投訴其購買的康師傅茉莉清茶飲料瓶蓋中布滿了黑色類似于霉類的物質。合肥的王 女士投訴稱,她在合肥百盛地下一樓超市內購買了三瓶瓶裝飲料,結果在喝到其中一瓶標有康師傅茉莉清茶的飲料中,發現瓶蓋異常的臟,整個瓶蓋里面均布滿了黑 色的不名物體,“湊上去聞了一下,一股霉味。”杭州頂津食品有限公司(隸屬康師傅控股)駐合肥分公司來了一位工作人員處理此事,在現場了解事情經過后,該 工作人員也承認了確有其事,但該工作人員給出的答復是,賠付王女士一箱該公司新品飲料。
就康師傅飲料瓶口密封的情況,中國網財經中心記者聯系到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北京辦事處代表李女士進行求證。李女士表示,公司在對此情況了解后,會給予相應答復。但是,截至記者發稿時,仍未接到該公司的任何答復。
專家揭秘飲料行業潛規則為節約成本瓶蓋偷工減料
為何康師傅飲料瓶口在從未開封的情況下,卻能滲入墨汁?中國網財經中心記者就此問題采訪了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金獅教授。董金獅表 示,中國對于飲料本身有嚴格的食品安全要求,飲料瓶和瓶蓋墊片的材質、衛生和密封狀況都出臺了統一標準,但是有關飲料瓶口和螺紋處的衛生標準卻是空白。其 次,瓶蓋底部墊片的密封作用需要靠瓶口螺紋的加壓來起到密封的作用,但是螺紋口并不密封,細菌和微生物就會順著螺紋的縫隙進入瓶內。他說:“目前中國飲料 瓶蓋既有標準的漏洞,也存瓶蓋設計的漏洞。”
董金獅說,消費者不知情,瓶口螺旋處衛生標準空白,生產商家為降低成本,不愿意改變瓶體模具,都是無法推動瓶口螺旋處衛生得到重視的主要原因。他透 露,目前在技術層面上已經研發出了新的技術來改進瓶口的密封作用。但是,對于這項新技術大部分企業不愿意采納,因為政府沒有明確出臺規定要求企業要在螺紋 口處密封。如果采用新技術,廠家面臨著磨具的更換,這樣就會加大成本的投入。
董金獅爆料,很多企業為了節約瓶子材料的價格,在瓶蓋、瓶身上大做文章,從磨具上、工藝上都最大程度的減輕成本。第一,采取減少螺紋的方法節約成 本,導致瓶蓋的壓力減小,密封效果就會大大折扣;第二,在瓶蓋上偷工減料,用的材料越來越薄,也會導致壓力明顯減小。“他們忽略了一點,這樣節約帶來的是 食品的不安全。如果瓶子本身變薄,還會影響到飲料的保質期”,他表示。
董金獅表示,廠家在知道瓶口不密封的情況下,必須要使消費者知情,不能用嘴直接接觸瓶口。“"即開即飲"這樣的廣告,絕對是對消費者的誤導,這種廣告很可能會使得企業在法律上成為被告”。
董金獅爆料飲料行業的潛規則稱,現在飲料企業發現自己生產的飲料有問題時,并不會主動提出,一旦有消費者發現問題,涉事企業就會用“一瓶換一箱”的潛規則來打發消費者。他說:“這幾乎已經成了飲料行業用來息事寧人的潛規則。但實際上來講,這樣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另外,董金獅提醒消費者,飲料要去正規超市購買,打開以后如果不能確保外面很干凈,有時候可能我們拿水沖一下,或者拿餐巾紙擦一下,這也是有效的去除灰塵的方式,但是它不能解決微生物的問題;盡量不要直接拿嘴接觸瓶蓋特別是瓶口,最好是倒在干凈的杯子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