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橡膠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導綱要》(簡稱《規劃指導 綱要》)具體列舉出中國輪胎工業與國際先進水平之間的差距:“中國橡膠工業依然大而不強,主要表現在橡膠工業現代化水平低、自主創新能力弱、國際競爭力不強、經濟運行質 量不高。與美國、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等強國橡膠工業相比,中國橡膠工業差距依然很大。”
中國輪胎工業“大而不強”仍有進步空間
研究開發投入差距大。中國上市輪胎企業研發投入金額一般僅為知名跨國輪胎公司的1/6左右,導致中國輪胎行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專利質量差距巨大。一大批輪胎企業技術人員儲備嚴重不足,有的配方技術人員甚至連輪胎的基本原理都不懂,何談創新能力?
信息化和自動化水平低。國際先進輪胎企業已經基本實現制造環節無人化。中國輪胎行業不少企業沒有制定“兩化 (信息化、自動化)融合”的整體發展戰略,也沒有形成“兩化融合”體系,還把“兩化融合”理解為購置先進設備。因此,ERP、PLM等信息化軟件在中國輪 胎行業的覆蓋率僅在30%左右,各個平臺之間無縫銜接效果差。
范仁德認為,高生產效率是當今輪胎工業強國“強勢”的綜合體現。諾基亞輪胎公司以人均50.8萬美元的銷售額 居世界輪胎行業勞動生產率之首,住友輪胎公司人均37.8萬美元的銷售額居第二位,東洋橡膠工業株式會社人均銷售額37.3萬美元居第三位。中國輪胎工業 人均銷售額僅為世界先進水平的1/3至1/2。這是最根本的差距。
產業集中度低。據不完全統計,中國規模以上輪胎企業數量達600家,小企業不計其數。在2015年度世界輪胎 行業75強中,日本普利司通、法國米其林和美國固特異合計銷售額占世界輪胎行業總銷售額的37.2%,中國29家輪胎企業合計銷售額占世界輪胎行業總銷售 額的15.6%。
產品價格低。中國全鋼子午線輪胎價格僅是國際品牌價格的70%至80%,半鋼子午線輪胎價格僅是國際品牌價格 的50%左右。中國輪胎平均出口價格從2013年的3.23美元/千克下降至2015年前7個月的2.6美元/千克。其中,2013年,中國出口至某些發 達國家的乘用車輪胎的價格僅為其他國家輪胎平均價格的56%至80%。部分輪胎平均進口價格高于出口價格的4倍。
利潤率低。中國輪胎企業平均銷售利潤率在3%至5%,國外先進輪胎企業平均銷售利潤率是10%至15%。有知情人士告訴記者:“2015年,國內許多輪胎企業利潤率在1%以下。”在環境保護、質量、品牌等方面,中國輪胎工業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也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