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拉高平均值的“奇兵”出現了——浙江大學教授謝濤課題組發明的塑料,擁有的可是傳說中的“永久記憶”。
新型形狀記憶塑料或助力降低手術風險
這種新型形狀記憶塑料本事不小。一只用它折疊的“船”放到熱水里,短短幾秒鐘,就舒展又收縮,變成一只“鳥”。這是因為研究人員曾給它植入過“鳥”的記憶,溫度讓它找回“原形”。
秘訣名叫“可交換共價鍵”。有了它,在一定條件下,塑料中分子間的連接關系能得以重組。
好比舞蹈演員手拉手跳一支“集體舞”,有一個原始造型。當塑料處于較低溫度時,分子之間并不會“放手”。折疊出再多新造型,都屬于臨時的彈性形變——就像舞蹈演員踢腿、轉圈。
一旦溫度升高,在“可交換共價鍵”的作用下,分子會迅速找回記憶中拉手的小伙伴,恢復到原來的“隊形”。
值得一提的是,這項在《科學-進展》上首次亮相的新材料,已被醫學家盯上了。他們興致勃勃地計劃著,用其制成心臟支架,到達“目的地”后,再舒展為一個復雜三維形狀,降低手術風險,減輕病人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