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醫用聚氨酯材料的表面不具備潤滑性,盡管使用潤滑劑或凝膠涂層可以獲得暫時性的潤滑性。但是,持久的潤滑性只有通過改性材料本身或現有材料及裝置的表面而獲得。
表面改性的方法既能使材料保持本身所具有的物理力學性能,又能使材料表面具有所必需的表面性能。因此,表面改性是獲得表面潤滑的方法之一。
雖然高親水或高疏水表面均具有潤滑性,但在水環境中,高親水表面潤滑性比高疏水材料更好;而且,醫用聚氨酯及其制品通常應用于與體液接觸的環境。因此,通過聚氨酯的表面親水改性來獲得表面潤滑性就成為聚氨酯潤滑改性中常用的方法。
我們采用紫外光直接照射醫用聚氨酯材料表面的方法來接枝親水性單體以提高其表面的親水性,達到改善PU表面潤滑性的目的。紫外光的波長范圍在200~400nm,能量達300~600kJ/mol,大多數共價鍵的鍵能均處于這一范圍內。
所以,紫外光可激發自由基,在材料表面引發自由基接枝共聚反應。一步法接枝反應時間對接枝密度和摩擦系數(L)的影響當紫外光照射聚氨酯材料表面和帶有雙鍵的單體時,能使材料表面及單體產生自由基,從而引發單體在材料表面的接枝聚合反應。
同時,紫外光照時間及單體濃度會對材料表面的接枝密度產生影響。接枝密度隨單體濃度和光照時間的增加而增加,但是,當濃度超過5mol/L時,接枝密度反而下降。
這是因為,隨著聚氨酯單體濃度增加,NVP的均聚反應逐漸在與接枝反應進行的競爭中占優勢,導致接枝密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