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起執行的凈水家電行業新國標將為行業帶上“緊箍咒”。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牽頭制定的《家用和類似用途的飲用水處理內芯》和《家用和類似用途飲用水處理裝置》將對行業起到規范作用。
記者了解到,從7月中下旬開始,廣東省衛生監督所已在市場上大批量采購凈水器進行檢測。
凈水家電亂象叢生
數據顯示,今年前4月凈水器產品銷售異軍突起,銷售額同比增長45.2%,遠高于家電整體市場1.5%的增幅。這正常嗎?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測試技術研究所所長魯建國表示,我國有3000多家凈水器廠家,由于沒有標準,市場亂象叢生,到了必須整治的時刻了。
有凈水器經銷商向記者透露,凈水器的材質要求采用食品級塑料,但有些卻品牌偷工減料,僅僅在某一個部分用此材料,其他機身均是普通塑料,也敢對外宣傳是“食品級”。
記者了解到,市民提高生活標準去挑款凈水器,卻常常會被五花八門的產品搞到無從下手。什么“活性炭”、“微濾”、“超濾”、“反滲透”等技術概念在凈水器廠商宣傳上頻頻出現,凈水器不僅品牌有近百種,而且價格各異。“到底什么才是安全的?應該怎么選。”讓市民很無奈。
涉及百姓生活的須有“緊箍咒”
據記者了解,目前,直接涉及凈水器的標準主要有5類、約13個。其中:國家級標準3個、城市建設行業類標準4個、輕工行業類標準2個、環境保護行業類標準2個、原衛生部生活飲用水衛生規范類2個。除《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是強制標準外,其余標準都是推薦性的,而且并沒有針對家用凈水器的“通用要求”,因此,造成了凈水器市場魚龍混雜的現狀。
本月起,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制定的《家用和類似用途的飲用水處理內芯》和《家用和類似用途飲用水處理裝置》正式實施,市場期待已久的凈水器國家標準終于實現落地。
記者獲悉,隨著標準的執行,廣東省衛生監督所已經著手在廣州市場上大批量采購各品牌的凈水器,將依據新的標準做檢測,并對社會公布行業“紅黑榜”,從而邁出凈化凈水器行業的步伐。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導致市場亂象叢生的主要原因是凈水器生產的準入門檻過低,廠商只需要獲得衛生部門的衛生批件就可以生產、銷售凈水器產品,此次行業標準的發布,凈水行業門檻無疑將提高,同時也將對凈水器行業起到規范作用。
定期換濾芯
購買找正規銷售渠道
記者了解到,過濾棉在國美、蘇寧等正規連鎖賣場的售價為50元/根,但是在網上,同品牌的四根裝只要50元,這能買嗎?網絡或者虛假售后出售的濾芯質量成疑,導致消費者在二次更換濾芯時上當受騙。
業內人士提醒,如果要保證凈水質量,凈水器的核心設備—過濾膜、濾棒等應根據用水量及其環境及時換新。如果不定期更換濾芯,凈水器完全有可能形成二次污染,因此,消費者在購買時,一定要明確廠家有無對濾芯進行保修或者更換等售后服務。
由于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許多家庭都購買了凈水器提升自己的飲水質量。凈水器要定期換濾芯,買了凈水器不等于就“一勞永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