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材料之一,然而我們所消耗的每一片塑料,都有可能流入大海。據報道稱,太平洋上的海洋垃圾已達300多萬平方公里,超過了印度的國土面積,在太平洋上就形成了一個面積70萬平方公里大約得克薩斯州那么大的以塑料為主的“海洋垃圾帶”。海洋塑料垃圾讓人觸目驚心,不斷危害著海洋生物,污染海洋資源,最終“回饋”給人類。
海洋生物生存環境嚴峻
海中最大的塑料垃圾是廢棄的魚網,它們有的長達幾英里,被漁民們稱為“鬼網”。在洋流的作用下,這些魚網絞在一起,成為海洋哺乳動物的“死亡陷阱”,它們每年都會纏住和淹死數千只海豹、海獅和海豚等。其他海洋生物則容易把一些塑料制品誤當食物吞下,例如海龜就特別喜歡吃酷似水母的塑料袋;海鳥則偏愛舊打火機和牙刷,因為它們的形狀很像小魚,可是當它們想將這些東西吐出來返哺幼鳥時,弱小的幼鳥往往被噎死。據環球塑化報道,美國攝影師喬丹在中途島上看到在烈日下腐化的信天翁尸體,被成片垃圾包圍著;而在無數死去幼鳥的肚子里,各種塑料碎片塞滿了它們的胃。這些都是通過太平洋環流帶來的城市垃圾。
大量海洋塑料垃圾正開始沾染海鹽
據英國報道,每年被丟入海洋中的塑料垃圾接近500萬噸,其中一些塑料顆粒甚至已經污染到食用的海鹽。根據對中國生產的海鹽進行分析,研究者在每千克鹽中發現了數百顆微小的塑料顆粒。這意味著,按照目前的推薦營養用量,消費者每年平均會吃下大約1000顆的塑料微粒,而對于經常吃貝類的人來說,每年可能吃下最多達11000顆塑料微粒。
當整個海洋生態圈被打亂,海洋生物頻頻大量死亡,隨處可見的海洋塑料垃圾最終經過食物鏈回饋給人類。人類創造了塑料,為人民造福的同時,也大肆污染我們的環境,殘害海洋生物,最終危害人類自身。為了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海洋環境,我們必須做出重要舉措,嚴加監測海洋垃圾,加大力度清理海洋垃圾,加強海洋垃圾傾倒罰款,這樣人類與環境才能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