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注塑機生產巨頭海天國際控股公司正在籌建其首個臺灣分公司,名為臺灣海天華遠有限公司,隸屬于海天國際旗下負責海外業務的海天華遠。在新建的臺灣分公司以外,海天還在巴西、土耳其、越南、德國、印度、日本、俄羅斯和南非建有分公司。
海天國際執行董事、戰略發展總監荷爾瑪佛朗茲告訴記者,臺灣分公司目前正在籌建中。完成各項獲批程序后將舉辦開業典禮,預計將在6個星期以后。他表示,此舉的目的是加強海天和在大陸設注塑廠的臺灣公司總部的交流。分公司將提供銷售和服務支持,以及一個非常現代化的應用中心。還會備有一些機器配件以及少量的機器,主要用來在客戶方進行測試和定制化。
其中一個主要目標,是服務于在大陸有生產基地的臺灣客戶。包括在這些客戶的總部工廠進行模具測試、測試機器服務,以及培訓和應用支持。
“臨近客戶全球總部”的策略已經在海天的日本小田原市技術中心獲得了成功。佛蘭茲說,這樣可以高效地與客戶交流,提高客戶對機器的信心。
“我們在日本提供了以上所述的服務,靠近客戶的總部‘母工廠’,極大地增加了日本客戶在海外生產以及日本生產中使用海天塑機的信心。”
“這也適用于臺灣客戶,他們在大陸注塑業中所占比重很大。”海天對臺灣市場主推的是全電機和二板機。佛朗茲還表示,現在在臺灣設點的時機正好,鑒于海天的全電和二板注塑機已經在大陸市場占有了相當的市場份額。
臺資企業固然在國內注塑廠所占比重很大,但臺灣本身的注塑機械行業也很發達。臺灣是全球第五大塑膠機械生產地,每年銷售15億美元。由于島內市場有限,因此大量出口,是全球第四大塑膠機械出口地。
臺灣注塑機生產商在大陸設廠由來已久,供應大量的臺資注塑廠,以及其他客戶。
國內經濟的冷卻和塑機產能過剩打擊了塑機生產商的銷售和利潤率。
最大的塑機生產商之一、香港震雄集團在2014年的二三季度銷售跌幅達12%。面對市場的飽和,該公司決定推遲深圳新廠的啟動。
震雄早在1980年就進入了臺灣設立分公司。現在臺灣震雄有300多名員工,是臺灣最大的注塑機生產商之一。
談到行業面臨的主要挑戰時,佛朗茲認為主要有二。挑戰之一是開發注塑的基本功能(比如塑化),因為這些功能的限制導致注塑仍然難以精準控制,并且及時采用了電動技術仍然消耗大量能源。挑戰之二,則是迎接“跨技術”,他對此的定義是把其他聚合物加工技術整合到注塑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