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周一(8月3日)報道,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與美國頁巖油生產商之間激戰正酣,然而此次價格戰產生的最大輸家并不是他們兩者,而是其他地區的原油生產商。
其他地區的原油生產商,例如英國北海油田、加拿大油砂產地、非洲和拉美國家等,都因為相對較高的生產成本而遭到油價下跌的沉重打擊。
根據油服公司貝克休斯(Baker Hughes)的數據,2014年7月來,北美以外的活躍鉆井數累計減少了逾200口,或19%,其中,歐洲地區減少了28口,中東地區減少了47口,非洲地區減少了33口,拉美地區減少了66口,而亞太地區減少了34口。而受油價下跌影響最大的地區是歐洲和非洲,自去年來均減少了逾30%,另外墨西哥、印度、土耳其、巴西、伊拉克、哥倫比亞及厄瓜多爾等國也受到較大影響。
近期,油服巨頭包括Transocean、斯倫貝謝(Schlumberger)及貝克休斯均公布原油貿易的活躍度下降。
斯倫貝謝在7月份的一份投資者報告中指出,預計北美地區以外的開采支出將于2015年下降15%。該公司第二季度的收入環比下降5%,因公司只能通過降價來保留生意量。
另外,近期各大石油巨頭包括雪佛龍(Chevron)公司和荷蘭皇家殼牌(Shell)公司均宣布進一步削減資本支出,預計目前這種形勢恐延續至2016年。
貝克休斯于上月提醒股東道:“我們預期下半年市場形勢依舊不容樂觀,北美地區的鉆井活動或受到油價持續下跌影響而很難回升。就全球市場而言,活躍鉆井數預計將進一步減少。”
原本油市的價格戰是由OPEC和美國頁巖油生產商挑起的,但目前來看,最大的輸家反而是這兩個地區以外的原油生產商。
頁巖油開采成本較海灣地區相對更高,但比起一些特大工程來說卻相對便宜,因此直接與英國北海和加拿大油田競爭。由于產量更加穩定而風險更低,美國頁巖油產地北達科他州和德克薩斯州迅速搶占了大量的市場份額。
另一方面,由于OPEC和美國頁巖油生產商均不愿意通過減產來推動油價,市場份額受到擠壓的只能是這兩地之外的其他地區生產商。
布倫特油價近日跌破50美元/桶心理關口,從去年同期的100美元/桶一路下跌,成本更高而產量的不穩定將進一步威脅其他地區原油產商的生存空間。
沙特曾預期低迷的油價將擊垮其他地區的生產商,這樣增加的市場份額帶來的原油需求將能夠于2016年保證沙特現有產量的同時吸收掉伊朗帶來的額外產量。雖然這種策略非常危險,但目前來看可能確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