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高分子材料的終端市場客戶群體非常廣泛、需求量大,不過細看每個客戶群體卻發現,由于每個客戶對產品的要求不一樣且需求地點分散,因而造成了中國改性塑料企業以小散亂的方式去應對“碎片化”需求。
高分子材料企業破舊推新方能打破發展僵局
如今高分子新材料行業是一個處在蓬勃發展之中的行業。在中國這個行業發展也很快,但是產業組織還非常不成熟。散小弱亂的企業占據著大部分市場,然而有市場卻沒有充足的人才和資本儲備來支持創新、進行有效的研發工作。
而同時,高校有人才儲備、科研實力,卻難以緊跟市場需求;行業外的資本有強烈的投資需求,卻難以針對行業的特點調整投資策略。簡而言之,支撐這一行業蓬勃發展的各方資源處于一種分散凌亂、難以有效結合的狀態。
面對制造業“寒流”,中央推行的“供給側改革”方案應聲落地。中央希望以此引導企業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使供給體系能更好適應需求結構變化。其最終目的是希望將產業發展模式由要素驅動型增長,轉為創新驅動型增長,實現制造大國向創新型制造強國的轉變。
從長遠角度來看,一個行業如果長期由規模小的企業占據主導地位,會導致每個企業都沒有實力去進行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進而拖累了行業的發展。特別是當企業同大型跨國公司競爭時,在資金實力、技術積累和品牌效應等方面都對存在明顯短板。
對此,行業專家提出,若如果采用傳統的一點點積攢模式,高分子材料企業在強手如林的環境下很難快速做大。唯有破舊推新,才能打破發展的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