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同濟醫院采用3D打印技術打印出腹主動脈瘤模型,術前在該模型上“探路”,模擬出手術路徑,手術取得成功。昨日,患者已康復出院。據悉,這是湖北省3D打印技術首次用于動脈瘤手術。
湖北省首次將3D打印技術用于動脈瘤手術
此前,該技術多用于骨科、口腔頜面科,因動脈血管豐富,國內嘗試的醫院較少。側彎的脊柱擠壓主動脈瘤,傳統手術風險巨大。
日前,手術根據模擬的路徑操作,圓滿成功。鄭智說,借助3D打印術提前探路,手術時間僅用約3個小時,比通常手術縮短了一半。
大冶的紀先生去年底因腹痛到同濟就診,被確診為腹主動脈瘤。正常人的腹主動脈直徑小于4cm,但他的腹主動脈擴張成腹主動脈瘤,最寬處接近10cm。一旦破裂,死亡率極高。該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副主任醫師鄭智介紹,該病的治療主要是微創腔內修復,技術成熟,但紀先生腹腔內扭曲的瘤體使手術入口難以選擇,支架位置難以確定,手術路徑模糊。
醫生最終決定借助3D打印。紀先生CT結果經計算機處理后,通過3D技術打印出腹主動脈瘤1:1的模型。醫生在模型上嘗試左、右和上方3個手術入口,確定最佳入口。同時,還找到了3個最穩固的支架位置,并精確測量出所需支架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