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用塑料指數近三月漲幅較大
編者按:始自2016年的原材料漲價延續到了今年,2017年,國內多數行業被裹挾進漲價潮中。原材料價格上漲或許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成本增加擠壓了企業的利潤空間,而另一方面,壓力同樣可以轉化為動力,促使企業創新謀變。那么,這輪原材料漲價潮,到底對東莞企業造成了怎樣的影響?傳統產業發生了哪些變化?對此,本報即日起推出“謀變——莞企應對原材料漲價潮”系列報道。
東莞時間網訊(記者黃銳)在上游化工價格上漲、國外廢料進口禁令、國內“環保風暴”多重因素影響下,近日,塑膠原材料市場掀起新一輪漲價潮。“7月以來,不少品類已經到了去年底那波漲價的高點。”本土塑化產業鏈平臺盟大集團副總經理彭添才告訴記者。
在此背景下,東莞塑膠原材料生產商和塑膠制品企業呈現兩極分化,不少缺乏產品溢價的小企業叫苦連天;而一些大中型企業則基于管理升級、技術創新,以及提升企業議價能力而積極應對。
塑料價格反彈至去年底的高位
“從走勢上看,今年6月的時候許多塑膠品種已經跌到谷底了,上游已經受不了了,果不其然,才一個多月,價格馬上沖起來。”彭添才介紹,經過去年年底的一輪漲價,今年上半年塑膠原材料經歷了長時間的回調,現在的行情可以看做觸底反彈。“這一波剛好趕上金九銀十生產旺季,許多工廠等著原料下鍋,因此影響比較大。”
綜合卓創資訊、環球塑化網等分析來看,此輪漲價直接原因有二:一是“環保風暴”倒逼,從7月21日開始,環保部針對河北、河南兩省落實持續84天的專項督查,一些大型生產企業停產、檢修,大批作坊式企業關停淘汰。二是“禁廢令”助漲,中國于7月18日正式通知世界貿易組織,表示今年底開始將不再接收包括廢棄塑膠在內的四大廢料,而廢塑料在我國的進口量僅次于廢紙,2016年全國廢塑料進口總量734.73萬噸,體量相當于中國塑料制品產量的十分之一。
“漲得確實很快,而且要做好長時間價格高位運行的準備。”從事改性塑料加工生產的東莞市基爍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勇分析稱,從需求角度來看,短期金九銀十行情開啟,長期看塑料替代功能越來越強,需求一直在擴大;相反,在供應端,“禁廢令”造成巨大缺口,特別是對再生廢料依賴較重的產品來說,“環保風暴”也是動真格的,供需矛盾決定價格不會短期就降下來。
業內廠商兩極分化
東莞是塑膠原料生產和貿易的重要基地,各類產業中塑膠制品、零部件也占據了相當高的比例。價格暴漲傳至中下游環節,受此影響,不同產業鏈環節、規模實力的企業也呈現出“幾家歡樂幾家愁”。
彭添才稱,最近一段時間塑料進入賣方市場,貿易商和生產商都活得比較滋潤,不僅價格拉上去了,而且還不一定有貨。在此影響下,類似盟大這種平臺服務型企業也風生水起。“無論是企業加大囤貨需要倉庫,還是小企業采取高頻次采購的物流服務,我們都能提供,總之價格越波動我們的價值越凸顯。”截至今年7月,盟大公司營收比去年同期增長了4倍。
“這主要看對上下游的議價能力,如果是單純以原材料漲跌為定價機制,那肯定就很難受。”王勇介紹,基爍實業營收規模超過一個億,與上游達成長期協議價,下游客戶多為美的、格力和一些大型國企,消化價格上漲的空間相對也大,因此所受沖擊非常小。
不過,也有一些中小企業感覺非常痛苦。位于樟木頭的羅曼智能公司副總經理李鋒寶介紹,該公司美容美發、電動護理產品會用到很多塑膠結構件,近段時間來,就有一些供應商“訴苦”,說“連訂單都不敢接”。“因為他們對上下游都沒有議價權,接得越多可能虧損越多。而如果他們要求提價太高,我們完全可以更換新的供應商。”李鋒寶稱。
借技術創新管理升級來“降壓”
漲價潮壓力如何應對?記者走訪發現,莞企紛紛采用了技術創新、管理升級等措施,一方面提高產品附加值,一方面嚴格控制成本。
李鋒寶介紹,和普通牙刷以塑膠為主不同,一個電動牙刷包括塑膠、精密五金件、電子元器件,塑膠材料成本只占幾個點,能媲美國外品牌的高頻震動技術才是最值錢的部分。“除了自主品牌產品外,我們今年依靠研發設計能力,還對保留的代工生產產品提價了20%,淘汰了一些利潤低的訂單,盈利能力大大改善。”
王勇表示,該公司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在改性塑料上擁有很強的技術實力,可以通過提高產品的阻燃性、強度、抗沖擊性、韌性等性能,提高產品附加值,以靈活應對市場變動。“比如PC(聚碳酸酯)比較貴,我們能用其他比較便宜的材料改進到同樣性能,給客戶解決成本壓力??傊瑵q價就像是一輪大浪淘沙,真正有底氣的企業并不懼怕。”
在創新與管理方面,塑料巨頭企業銀禧科技有著諸多經驗。據悉,除了憑借規模經營優勢與上游供應商戰略合作,確保長期穩定、相對低價地采購外,該公司建立嚴格的原材料采購控制體系,對供應商進行有效的評價和采購比價;建立了各項制造費用明細的成本監控系統,每月進行統計分析,制訂改善方案,不斷降低成本。
同時,銀禧還不斷加大新產品、高毛利產品的研發與推廣,優化產品結構,譬如其3D打印和LED光電產品增長迅猛。上半年,銀禧塑料業務營收同比增長49.72%,毛利同比增長6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