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和俄羅斯,先后發現從中國進口的塑料玩具中含有帶毒的聚氯乙烯增塑劑:鄰苯二甲酸二異壬酯(DINP)和鄰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OP)。
一直以來,增塑劑都是以鄰苯類產品為主,但隨著增塑劑DOP在食品包裝、醫藥用品行業上的廣泛應用,人們對它的毒性程度也愈發重視。甚至有人觀察到,當人們輸完用聚氯乙烯塑料袋內貯存的血液后,會在人體內,特別在肺部內,發現有DOP的存在。
盡管國際上對于DOP是否致癌到目前為止仍是爭論不休,但對DOP很大程度上存在的潛在致癌危險,世界各國都開始采取相應的措施以限制DOP可能的使用范圍。
根據國家癌癥研究所發布的研究結論,美國已經停止生產6種鄰苯二甲酸脂類增塑劑;瑞士政府同樣決定禁止在兒童玩具中使用DOP;德國也禁止在與人體、衛生食品相關的所有塑料制品中使用DOP;與此同時在日本,DOP作為塑料助劑只限于應用在工業塑料制品中。
目前,國際上已加快了無毒增塑劑類產品的研究與開發,特別是加快了環保要求高、含毒量低的塑料制品的研究。而那些已經被國外淘汰和禁止了的DOP增塑劑在我國卻還大有市場,而且增塑劑生產企業對于無毒新型增塑劑的開發和推廣并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國內市場上80%的增塑劑都是DOP、DBP(鄰苯二甲酸二丁酯)等增塑劑,關鍵是因為它們的價格低廉。甚至包括國家標準《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助劑使川衛生標準》也把DOP列為可用于食品包裝的增塑劑品種之一。
盡管國家標準寬松,但中國外貿出口仍面臨嚴峻的外部環境,特別是國外很多國家以提高進口檢疫標準、增加項目檢測為主要手段,用技術研發無形的消減中國產品的出口量并加強保護自國產業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如今,歐美、日、韓等國已經普遍使用檸檬酸酯類、環氧酸酯類等安全環保型的增塑劑代替含毒產品,同時也紛紛出臺有關在食品包裝、醫療用品、兒童玩具等一切與人體接觸的制品中禁止添加DOA、DOP的標準和法規。但是我國國家食品衛生標準中,還存在條例可以使用DOA、DOP。雖然這些不同類型的增塑劑還沒有被確定是否致癌,但因為我國的食品衛生標準相當的滯后,才會引起國內許多塑料制品出口被阻、國外含有毒增塑劑的產品流入我國等一系列問題,由此可見,解決我國塑料助劑標準滯后的問題已是迫在眉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