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8月4日稱,中國正逐步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石油進口國,同時在亞洲扮演著市場最重要的角色。
政府統計數據顯示,中國今年上半年原油進口量首次超越美國。中國平均進口量為855萬桶/日,美國則為812萬桶/日。
中國已是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費國,隨著中國進口石油量增長,中國將在全球油價的定價上扮演關鍵角色,特別是上海正在準備推出原油期貨交易市場。
中國煉廠產能急劇擴張,而由于內需還不能吸收成品油供應,中國的汽油和柴油出口攀升至紀錄高位。猛然增加的供應讓亞洲競爭對手頭疼,還將2016年柴油利潤率打壓至數年低點。
中國新建的現代化煉廠與區域出口商所生產的燃油,正在爭搶向澳洲等制定有嚴格燃油標準的國家供應燃油。2016年對澳洲的柴油出口攀升七倍左右至85萬噸,今年出口步伐則是接近去年水準。
“由于搶占東南亞和澳洲市場,中國給臺灣、韓國和新加坡等傳統的出口樞紐帶來很大壓力,”能源咨詢公司Wood Mackenzie的亞洲煉油產業資深研究分析師Joe Willis表示。
據中石化最近的一份文件,中國計劃到2020年至少增加250萬桶/日煉油產能。
咨詢機構FGE和Wood Mackenzie的預估顯示,今年中國汽油出口預期比2016年增加至少1萬桶/日,將今年海外汽油銷量推高至23.5-24萬桶/日,2018年至大約33萬桶/日。
中國國內燃油需求因電動車輛、共享單車、輕騎摩托車等擴大使用而放緩,迫使煉廠擴大出口汽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