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在2017再生塑料行業峰會上,浙江省電子商務促進會副會長陳福棣稱,通過對廢舊塑料的加工和轉化,可以讓資源再生和重復利用。她建議,要通過專業的再生資源交易平臺,以政策解析、示范模式推廣等形式,幫助再生企業快速實現產業升級,在有效提升企業自身經營效能的同時,為社會環境做出巨大貢獻。
當前嚴格的環保整頓對再生塑料市場的影響深遠,業界認為,從環保角度來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的企業不是麻煩制造者, 不排除有些企業沒做好,環保沒做到位,但政府應該轉換思路,邊堵邊疏,引導再生資源行業做得更規范,提升老百姓的環保觀念。
“綠色發展”
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處于不同發展階段,但都面臨綠色轉型發展問題。中國作為大的發展中國家,率先創新綠色發展道路。經過“十二五”的發展,廢塑料等再生資源行業有了較快發展的基礎以及發展環境。
除了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量、綜合利用率,十大類再生資源回收總量、回收總值不斷的增加、提高以外,“十三五”廢塑料等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目標也在大幅提升。
《工業綠色發展規劃(2016-2020)》提出,到2020年,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量達到3.5億噸,其中廢塑料達到2300萬噸,廢棄電器電子產品6.9億臺(約662萬噸)。另外,《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中長期規劃(2015-2020)》提出,大中城市再生資源平均回收率達到75%以上。
當然,在工業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廢塑料等再生資源需求也在發生變化。“互聯網+”也為廢塑料的回收打開了新空間。
截至2016年底,我國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廢輪胎、廢紙、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報廢汽車、廢舊紡織品、廢玻璃、廢電池十大類別的再生資源回收總量約為2.56億噸,同比增長3.7%。其中,這十大品種再生資源回收總值為5902.8億元,受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影響,主要再生資源品種價格持續走高,同比增長14.7%。
2016年,廢塑料總供應量為2612.73萬噸,進口供應量為734.73萬噸,下跌0.1%,國產供應量為1878萬噸,增長4.3%。2016再生塑料回收總值為957.8億元,同比增長18.2%。
但是受石油價格下跌,新料價格持續走低,新料與再生料價差縮小,導致下游采購需求減少等多方面因素,大部分再生塑料企業利潤逐年下滑。
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再生塑料分會副秘書長周云飛稱,弱勢行情及國內環保整頓,再生塑料市場開工率持續低位成為新常態,2016年開工率較同期偏低10%-20%。同時相關部門對廢塑料進口的嚴控把關,致使廢塑料的供應量增速放緩,這在2016年中表現非常的明顯。
環保整頓的影響
環保整頓對再生塑料市場的影響可謂深遠。
據不完全統計,國內80%的再生塑料市場面臨環保整頓或取締的尷尬局面,基本涵蓋了國內所有再生塑料的分布區域。目前部分市場已然取締,上萬家企業面臨間斷性停產整頓,對整個行業影響力度較大。
這也倒逼再生塑料產業轉型升級,作為循環經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經歷過粗放無序化發展階段之后,目前正在進入行業轉型調整期。
今年4月,中央深改組也召開會議審議通過《關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完善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分行業分種類制定禁止固體廢物進口的時間表,分批分類調整進口管理目錄,大幅減少進口種類和數量。
對于進口廢塑料,周云飛稱,受到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大環境影響,跟政策沒有太大關系;中國在利用進口廢塑料原材料上處于中低端,高端和高質量的原料都被本地消化。
不能一味打擊
劉寧稱,再生資源行業面臨三大痛點,一是供求信息不對稱;二是交易成本高,交易效率低;三是融資難。
當前,國內再生塑料尚未建立起社會化資源回收體系,公眾認識不到位,參與意識不強。很多人對發展再生塑料產業認識模糊,對于垃圾分類的意識淺薄,導致回收難度大大提高。
同時,大量再生塑料企業及個體戶未獲得環保達標,一是因為部分企業環保意識低,過度追求經濟效益,忽略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環境污染問題;二是因為目前國家及相關部門還未有明確的標準,導致部分有環保意識的再生企業不知從何做起改變現狀。
浙江華菲再生資源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勇稱,對于再生資源回收處理行業,政府不能“只堵不疏”。他認為,不能單純指責“洋垃圾”的進口,事實上,通過海關、檢驗檢疫局、環保部三個部門的共同把關,這些所謂的“洋垃圾”更應該被視為再生資源,企業既做了環保的貢獻,又繳納了稅收。
他認為,從環保角度來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的企業不是麻煩制造者。針對這次關停整治,不排除有些企業沒做好,環保沒做到位,但政府應該轉換思路,邊堵邊疏,引導再生資源行業做得更規范,提升老百姓的環保觀念(來源: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