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19日至21日,侯馬西、運城北站區附近就出現了8次塑料袋等異物被風吹至接觸網上,其中兩次直接影響到大西高鐵正常行車秩序。今年3月份,大西高鐵發生因地方通信線路掉落引發接觸網跳閘故障,導致20多趟列車晚點、停運。
對于鐵路供電系統來說,塑料袋、布條、風箏等都是致其接觸網斷電,從而致使列車停運的隱形殺手。鐵路接觸網跳閘斷電后,列車失去動力,不得不緊急停靠,將對鐵路旅客運輸帶來很大的影響,嚴重時將導致列車大面積延誤。列車上的空調也會停止運行,直接影響乘客的舒適度。
春季到來,大風天氣增多,又到了保護鐵路接觸網的關鍵時刻。造成鐵路接觸網故障的“罪魁禍首”有哪些?異物侵害源是如何侵害接觸網的?
垃圾“假山”埋隱患塑料袋隨風飄飛
3月22日10時50分,記者一行來到臨汾堯都區汾河西岸,一眼望去,面前一座七八層樓高的“假山”非常醒目。走近一看,它并非山體,而是由各類垃圾形成的山堆。記者粗略估計,“假山”占地七八百平方米。沿著車轱轆碾軋出的小路,盤旋向上走去,“假山”布滿了各式垃圾,有衣物、飯渣、壞掉的鐵鍋等,而塑料袋、布條幾乎隨處都是。越往上走,空氣中散發的腥臭味就越明顯,一些剛剛傾倒的垃圾旁,還有飛蟲環繞。距離“假山”十余米的地方就是大西高鐵的鐵路線路,上方四五米處是鐵路接觸網。只要稍微有風,這些塑料袋等就會飄到高鐵線路上,嚴重時會引起接觸網停電或行車設備損壞,對高鐵列車的運行安全構成嚴重威脅。“看這塊廣告布,遇到大風天氣,倘若將它吹到接觸網上,列車行駛過來時,這些垃圾與受電弓、接觸網極易相互纏繞,從而影響設備供電,嚴重時甚至造成供電設備損傷。”臨汾西供電站車間主任安曉華說,如果發生跳閘斷電現象,處理起來十分麻煩。安曉華說,處理困難的原因在于事故發生后,很難判斷具體位置。一個供電段要負責一千多公里的線路,這么長的距離,對垃圾的發現和處理都需要耗費極大的人力物力。不僅如此,即便找到發生事故的地點,在處理事故時,經過的車輛都要停運避讓,線路要封鎖后一點點維修。這會給人們出行帶來極大不便,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為什么離鐵路這么近的地方會有成堆垃圾?安曉華說,這是一座老垃圾山,早在修建高鐵十幾年前,這里就開始堆積垃圾了。修建高鐵時,相關部門一度將垃圾清除掉,并將垃圾站遷到汾河東岸,但附近居民養成的習慣難改,久而久之,垃圾還是越堆越多。“我們幾乎每天都要組織一個班的人打掃。快的時候,十個人兩三小時就能撿完。要是遇上刮風天,就很難說了。”侯馬北供電段副段長賈永勝告訴記者,工作人員現場清理時,用手撿、用鍬鏟、用鎬刨、用袋裝,各種辦法輪番上,勞動強度極大。他說,今年3月19日至21日,侯馬西、運城北站區附近就出現了8次塑料布等異物被風吹至接觸網的情況,其中兩次直接影響大西高鐵行車,嚴重干擾了正常的運輸秩序。“鐵路一個供電工區需要負責五六十公里的線路,沿線存在大大小小許多處垃圾堆,每天必須出動十幾個人清理,可這樣的辦法治標不治本,只有從根本上杜絕周邊群眾亂扔垃圾才行。”賈永勝說。
鐵路沿線兩旁的樹木也是列車停運“隱形殺手”
“不僅僅是輕飄物,春季快速生長的沿線樹木、在供電設備上的鳥窩,都可能造成接觸網、電力設備跳閘,從而導致列車晚點、停運。”太原鐵路局有關負責人介紹,2014年至2015年,太原鐵路局因彩鋼瓦、輕飄物等異物搭掛在接觸網設備上造成故障、跳閘13次,因危樹倒樹、斷枝搭掛接觸網設備造成供電停電 7次,因鳥窩造成絕緣距離不夠、發生供電停電3次,這些異物侵害造成的停電累計延時達1200多分鐘。
22日15時許,記者從臨汾一路北行來到洪洞郊區。與此前的景象不同的是,這里的鐵路兩旁沒有垃圾山,取而代之的是在鐵路安全保護區內隨意栽種的樹木。太原鐵路局相關負責人說:“楊樹生長周期短,三兩年即可長到十余米。再加上當地有很多小作坊都收購這些白楊,將它們加工成復合木家具,老百姓把它們賣給這些小作坊,收入很是可觀。因此與種莊稼相比,當地百姓更愿意選擇種白楊。”
這些白楊在當地百姓眼中是“搖錢樹”,但在鐵路人眼里卻是隱形“炸彈”,就是這些生長極快、生命力頑強的樹木,極易給列車運行帶來安全隱患。“小樹苗生長兩年時間就可以長得比鐵路接觸網都要高,一旦碰到兩萬五千伏的鐵路供電網,就會導致短路跳閘。”他說,種樹本是好事,種錯了地方就會適得其反。
雖然國家有關法律規定鐵路安全保護區內禁止個人隨意栽種樹木,但很多人還是意識不到個中危害。“鐵路部門沒有執法權,看到這種情況,也只能進行勸說,但是效果微乎其微,還需要當地群眾和執法部門的配合。”太原鐵路局供電部門負責人說。
8大接觸網異物侵害源影響列車運行秩序
近年來,隨著太原鐵路局的建設和發展,鐵路電氣化覆蓋率不斷提高。目前,除既有太焦鐵路未列入電氣化改造計劃,京原線、南同蒲線侯馬至風陵渡段正在實施電氣化改造外,其他線路均已實現電氣化。電氣化鐵路上,接觸網是給電力機車供電的動力源,一旦發生接觸網故障停電,列車將不能運行。而且,由于接觸網設備幾乎全部處于露天狀態,且無備用,一旦接觸網斷電,輕者列車晚點、停運,重者直接導致線路無法正常運行,釀成事故。“今年3月份,大西高鐵發生因地方通信線路掉落引發接觸網跳閘故障,導致20多趟列車晚點、停運,雖然那是偶然因素導致的,但也說明了供電設備安全的重要性。”太原鐵路局有關人士介紹,事實上,影響接觸網安全的因素有很多,最可怕的就是異物侵害。太原鐵路局供電處副處長周吉介紹,常見的接觸網異物侵害源主要有8種,分別是輕飄物侵害、彩鋼瓦和廣告牌侵害、侵限樹木和危樹侵害、上跨建筑物侵害、挖方取土和焚荒等環境侵害、施工異物墜落等機械侵害、鳥類筑巢侵害、煙塵粉塵等污染侵害。
記者了解到,每年春、秋兩季,因有風天氣較多,輕飄物、彩鋼瓦和廣告牌、侵限樹木、上跨建筑物的侵害現象尤其嚴重。今年以來,太原鐵路局管內出現塑料布、塑料袋等被大風吹至接觸網上的情況30多次,嚴重干擾了正常的列車運行秩序。
據太原鐵路局提供的數據顯示,輕飄物主要來源于鐵路沿線兩側的農田、大棚覆蓋的塑料薄膜,懸掛的廣告布、宣傳條幅,沿線居民生活區垃圾及氣球、風箏、孔明燈等。不僅是輕飄物,鐵路沿線兩側工業園區廠房、民用簡易房、倉庫屋頂等建筑物上安裝的彩鋼瓦,公路并行鐵路安裝的招商廣告牌、鄰近鐵路建筑物懸掛的廣告牌等物品,遇到大風,也會被刮到鐵路接觸網上。
異物侵害影響供電設備及行車安全的同時,也給供電設備周邊停留人員及應急處置現場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帶來嚴重的隱患。為了消除輕飄物侵害,太原鐵路局積極組織各站段對管轄區內的垃圾不斷進行清理,今年春運期間,僅太原供電段就出動3200余人次清理其轄區附近輕飄垃圾。
太原鐵路局3個供電段主動走訪沿線的企業、住戶、商戶,對鐵路沿線周圍2公里內的生活垃圾堆、工廠企業的橫幅、臨時搭建的彩鋼瓦房屋、大棚蔬菜塑料薄膜等異物源進行排查,共同協商清理整治事宜,并向沿線居民宣傳鐵路線兩旁隨意丟棄輕飄物品、放氣球、風箏、孔明燈等的危害。
據鐵路供電部門負責人介紹,對于侵入鐵路限界的樹木,屬于鐵路產權的,該局采取“一樹一檔”的辦法,建立侵限樹木、危樹臺賬,按照對供電設備安全影響程度及時修剪清除;不屬于鐵路的,則與地方政府、地方護路辦積極協調接洽,進行協商處理。僅大同西供電段就協調地方產權單位40余家,配合修剪侵入鐵路限界的樹木3600多棵。
為防止上跨鐵路的公路、橋梁和隧道口發生異物墜落問題,太原鐵路局組織對關鍵部位的接觸網線索加裝預絞式鎧裝護線條,提高供電設備的抗侵害能力。在公路邊、鐵路站場等易被撞的接觸網、電力線路支柱上加裝了防撞欄桿、護墩,粘貼了警示反光標志,每周進行一次巡視檢查。對上跨橋的橋欄桿、防護網柵等附屬設施進行排查建賬。并與2000多條上跨線的產權單位分別簽訂了安全互保安全協議,按協議要求對存在問題進行及時處理。
○呼吁
發現異物侵害接觸網時請及時告知鐵路部門
鐵路的安全需要每一位公民的共同維護,《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規定,公民有愛護鐵路設施的義務,并明確要求:禁止向鐵路線路安全保護區排污、傾倒垃圾以及其他危害鐵路安全的物質;禁止向電氣化鐵路接觸網拋擲物品;禁止在鐵路電力線路導線兩側各500米的范圍內升放風箏、氣球等低空飄浮物體;禁止在鐵路線路安全保護區內燒荒、放養牲畜、種植影響鐵路線路安全和行車瞭望的樹木等植物。
“鐵路供電安全不僅關系到國家和企業的利益,更涉及到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太原鐵路局供電處副處長周吉呼吁,鐵路沿線居民,如果看到有異物侵害接觸網,希望能及時告知鐵路沿線各部門,希望大家能共同保障列車運行的行車安全,創造一個安全、高效的行車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