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與小米創始人雷軍的10億賭約還沒兌現,格力電器欲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消息正如這張圖片在行業炸開了鍋。
近日,格力電器公告透露,擬發行股份購買“珠海銀隆新能源有限公司”。最晚將于今年4月4日前公布詳細方案,并恢復交易。
銀隆新能源公司是一家經營新能源汽車及新能源技術研發的企業。外界猜測,若完成此次收購,格力電器有望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據格力電器內部人士透露,格力電器看好新能源汽車,但還有一定的不確定性。
根據資料顯示,銀隆新能源公司曾在2010年收購美國奧鈦納米科技,從而掌握了鋰電池材料鈦酸鋰核心技術。2012年至2013年,銀隆先后收購珠海廣通、石家莊中博和合肥星凱龍等汽車企業,從而進入電動汽車市場。到2015年底,珠海銀隆已經在廣東珠海、河北武安及石家莊建成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銀隆的年生產力高達電池6.2億安時,鈦酸鋰電池原材料5000噸,儲能800MW,純電動客車3.3萬輛,運動型多功能電動車10萬輛。
面對空調行業增幅的下降,專注于空調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的格力電器,要實現5年2000億元的目標,急需找到在空調核心業務以外的其他業務增長點。
造手機是格力電器的一個重大嘗試,2013年,董明珠與雷軍之間的10億賭約一時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董明珠曾將格力手機的理想年銷售量定在5000萬臺,但在手機市場的激烈競爭之下,格力手機實際的年銷量卻遠低于此。格力想要依靠手機業務實現這2000億的計劃,目前還沒有兌現。那么格力電器再次進軍新能源汽車,是否靠譜?
“把目光投向新能源汽車領域并非是心血來潮,格力對于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已經籌劃了很久。”汽車分析師張志勇對記者表示。
早在2016年1月,珠海銀隆董事長魏銀倉與董明珠在珠海市人大會上曾有過交流,二人同為金灣區代表,魏銀倉提出在模具和品控方面進行合作,當時董明珠說,“格力有電機廠、有模具開發、有成型的工藝,可以和銀隆聯合開發。我認為銀隆新能源很可能成為珠海第二個千億企業。”
雖然銀隆新能源在電動車市場還不足夠出眾,不過新能源汽車在政府大力扶持下市場潛力極大,各地都在積極推進電動汽車,銀隆新能源已經為珠海、湛江、石家莊公交系統供貨,公司在珠海、河北武安和石家莊有三個生產基地,電動車年產能達到3.3萬輛。過去的2015年,銀隆新能源實現爆發式增長,新能源汽車銷售訂單近7000輛。其中完成生產純電動客車3189輛,累計增長2228%,市場份額為3.6%,年銷量全國排行第七。不僅如此,銀隆新能源還成功進入美國、德國、荷蘭、挪威、法國等市場。
目前,我國已經成為新能源汽車的第一大市場,根據新能源汽車的規劃目標,到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銷售量有望達20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火熱。
在張志勇看來,目前,對于許多進入新能源企業的資本來講,是一個相對較好的時機,新能源汽車行業仍然是起步階段,未來增長的周期還是相當長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增長速度、國家各種各樣的政策,都極力的推動新能源汽車業的發展。對于格力來講,進入這個行業的發展空間是巨大的。
跨界有風險,企業需謹慎。盡管跨界并購看起來是擴大了市場空間,但實際上也為企業發展增大了風險的可能性。回溯歷史,在2002年、 2003年汽車產業最熱的時候,想要加入造車大軍的家電行業門外漢遠不止奧克斯一家,美的集團,春蘭集團、寧波波導等家電企業都有過造車計劃但在經歷了市場的殘酷考驗后,以失敗而告終,并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格力電器能否能擺脫家電同行在進軍汽車產業過程中,中途退場的命運?
其實,格力電器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并非沒有一點兒風險,張志勇認為,格力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既沒有傳統汽車業的造車經驗、采購渠道、銷售渠道和銷售經驗,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對于格力來講是一個完全新的課題,發展新能源汽車最重要的是看以后格力怎么去做。
在筆者看來,還未把格力手機做成功的董明珠,在發展新能源汽車方面,除了慎重,還應該多花一番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