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消息,陶氏化學大中華區總裁黃祝齡表示,頁巖氣正在改變化工業的行業規則,頁巖氣的成本優勢給相關行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刺激。然而隨著美國頁巖氣革命的爆發,陶氏化學開始在美國下重注——2015年它將在美國墨西哥沿岸建設一座世界級的乙烯裝置。
這樣做的并非只有陶氏化學。據黃祝齡透露,近期美國宣布了超過180個相關項目,總投資額超過1180億美元。而美國化學學會預計,到2023年,上述項目每年將為化工行業帶來超過800億美元的產值,并創造63余萬個工作崗位,“由此可見,頁巖氣的威力。”
對于中國市場,黃祝齡坦言他更看重中西部和東三省的發展潛力,“這些市場的發展速度已經接近兩倍于全國GDP增長率”,公司已經在四川成都和黑龍江哈爾濱新的業務中心,重點開拓西部和東三省市場。
頁巖氣的威力
權威的《BP世界能源統計》顯示,2014年美國成為了世界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國,日均產量達3280億立方英尺,在過去的五年里美國天然氣產量增加了20%。
豐富的資源給化工業帶來了廉價的原料,從而刺激了美國,乃至全球化工業的變革,“從高端制造和創新的角度來看,這場革命已經改變了化工業的行業規則。”黃祝齡坦言。
記者:能否介紹一下美國化工業的現狀,它是否會改變全球化工業的格局?
黃祝齡:頁巖氣革命已經成為美國化工業近年來的重大發展之一。從高端制造和創新的角度來看,這場革命已經改變了化工業的行業規則。頁巖氣的成本優勢給相關行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刺激。近期美國宣布了超過180個相關項目,總投資額超過1180億美元。據美國化學學會預計,到2023年,上述項目每年將為化工行業帶來超過800億美元的產值,并創造63余萬個工作崗位。
作為重要的基礎能源和工業原料,大量具有價格優勢的頁巖氣投放市場將可能導致美國的原油、煤炭等價格走低,從而降低美國國內生產企業的生產成本。外加美國國內企業在技術方面的領先優勢,他們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將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出口可能會增長,部分產品的競爭力甚至可能會超過目前優勢明顯的海灣地區。
從上述層面上來看,美國頁巖氣的爆發式增長不僅將改變美國國內天然氣的供需格局,甚至將影響美國整體能源供需格局,并對全球產業布局也形成一定沖擊。
中國的希望在西部
記者:陶氏近年來在中西部投資很多,這是為什么?
黃祝齡:區域市場拓展方面:隨著中國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提速,內陸個別省份以及東北三省的發展速度已經接近兩倍于全國GDP增長率,這為陶氏帶來了巨大的業務機會。
2012年3月,陶氏化學在四川省成都市開設的辦事處投入運營;2014年6月,陶氏又宣布哈爾濱業務中心喬遷新址,并擴大辦公空間、加強團隊能力,以進一步抓住中國東北市場的業務機會。
西部地區在中國政府“西部大開發”戰略帶動下充滿了活力,已經成為陶氏進一步推動在華業務增長的一個全新的重要前沿;在東北地區,由政府主導的產業升級、農業現代化和環境保護等發展戰略帶來了很多新的業務機會。
隨著眾多客戶和合作伙伴紛紛在這里拓展業務,陶氏在農業、塑料、水處理、建筑、汽車、煉油、冶金以及裝備制造等領域看到了很多業務機會。
記者:你認為中國化工行業的機遇在哪里,為此會做哪些努力?
黃祝齡:目前,中國經濟正在從過去的投資和出口驅動的增長模式向消費驅動型轉變。盡管近年來中國GDP增速有所放緩,但是中國的經濟增長率同其他主要經濟體相比,仍然保持在相對較高的水平。在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大背景下,陶氏化學2013年在大中華區的銷售額仍然實現了增長,達到了45億美元。我們相信隨著中國中產階級的不斷增加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中國將繼續為化工行業提供大量的業務增長機會。
盡管近年來中國GDP增速有所放緩,但是中國的經濟增長率同其他主要經濟體相比,仍然保持在相對較高的水平。我們相信隨著中國中產階級的不斷增加和城市化的不斷推進,中國將繼續為化工行業提供大量的業務增長機會。因此,我們對我們在大中華區的業務也充滿信心。我們在中國的業務很大程度上已經轉型為以技術為驅動、以功性能產品為基礎并以市場為導向的業務組合。這樣的業務組合同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以及我們客戶的需求高度契合。
陶氏在中國的業務核心增長點包括食品安全、基礎設施升級、能源效率以及環境保護。隨著中國政府繼續推進改革,并為即將到來的“十三五”制定發展計劃,上述四個核心增長點預計將會同相關的政策產生高度的關聯性,并借此為陶氏化學帶來大量的業務機會。
通過創新和協同合作,我們將會繼續開發差異化的解決方案,以幫助我們的客戶、價值鏈合作伙伴以及地方政府應對挑戰。
在區域市場拓展過程中,我們一直在關注中國內陸地區欠發達地區的市場情況,努力為各地區市場的特殊需求提供解決方案,并為由城市化以及各地間的平衡性發展所帶來的個人消費的增長做好準備,借此大舉擴展我們的市場。
陶氏目前在大中華區擁有七個業務中心和18個生產基地,努力為全國各地的廣闊市場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