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 是由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三種化學單體合成。但實際上往往是含丁二烯的接枝共聚物與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的混合物,其中,丙烯腈占15%~35%, 丁二烯占5%~30%, 苯乙烯占40%~60%,乳液法ABS 最常見的比例是A∶B∶S=22∶17∶61,而本體法ABS 中B 的比例往往較低,約為13%。
組成ABS 的3 種單體具有不同特性: 丙烯腈有高強度、熱穩定性及化學穩定性;丁二烯具有堅韌性、抗沖擊特性;苯乙烯具有易加工、高光潔度及高強度。三者的結合賦予了ABS 優異的物理、化學、力學性能。
從形態上看,ABS 是非結晶性材料。3 種單體的聚合產生了具有兩相的三元共聚物,一個是苯乙烯-丙烯腈的連續相,另一個是聚丁二烯橡膠分散相,也就是“海島型”兩相結構。
ABS 的特性主要取決于3 種單體的比例以及兩相中的分子結構。這就可以在產品設計上具有很大的靈活性, 并且由此產生了市場上百種不同品質的ABS 材料。ABS 中的不飽和鍵, 使其易于被改性, 如接枝改性、交聯改性,為了降低成本,填充改性也很廣泛;同時雙鍵的存在又決定了ABS 具有不穩定性,有關文獻[2]也對ABS 的耐候性和阻燃做了初步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