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全球化的競爭中,行業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無論是區域拓展還是業務細分,企業內部的管理架構和流程也愈發復雜,要如何實現高效、有質量的運營?
大數據時代,前述問題已經成為企業必須要面對的挑戰。
世界變化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快,在這個新思維、新模式和新技術高度融合的時代,企業需要更快速的市場反應。業務流程的簡化可以提升企業的自適應性,使企業降低業務的復雜性,并將精力集中于核心業務,從而及時針對客戶需求進行調整。
萬華化學集團2012年上線的移動CRM(客戶關系管理)系統,大大提升了企業的運營效率。
萬華化學流程與信息化部總經理王宗凱告訴認為,現在銷售人員的產品需求可通過手機實時上傳到總部,由CRM系統進行生產排程發貨。“國際上部分同業公司的發貨周期在一周左右,我們的供貨周期一般承諾是24小時左右。”王宗凱表示,即便是同等價位,萬華化學依托高效、低成本的運營能在競爭對手不盈利的情況下實現盈利。
華誼集團也是一個相當有說服力的例證。作為上海國資委的下屬化工集團,華誼集團的年銷售額達到630億元。5大行業、上百種產品、上百家公司、海內外市場……隨著企業管理邊界的不斷擴大,華誼管理層的挑戰也越來越大。
信息化成企業競爭核心股
身處產能過剩嚴重的化工行業,集團總部又位于傳統制造業毫無優勢可言的上海,華誼的轉型升級之路該如何走?“信息化在其間的作用至關重要。”華誼集團首席財務官常青說。
信息化打破了信息孤島,通過信息技術的管理,數據的全面共享將各子公司原本各自獨立的采購和資金整合起來,降低了采購和融資成本。“光集團統一借款一項,一年節約的財務費用就達數億元。”常青介紹說,在信息化的支持下,集團財務的角色也由此前單純的記賬財務轉變為分析財務,甚至是決策財務,使運營管理更智能。
依托大數據分析,華誼能及時有效地掌控客戶和市場信息,提前做好生產預算并指導執行,這解決了過去市場和研發“兩張皮”的現狀,也能更好地實現風險預警。借助國際優秀團隊的支持,集團信息化的過程中融合了世界同業企業的最佳實踐,幫助華誼更快地與國際接軌。
盡管“非常燒錢”,但華誼人相信,“信息化是企業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是除了技術、管理以外的一個全新的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