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模具制造大國,每年生產的模具不計其數,但其大型化和精密化水平一直落后于國外。為了扭轉模具產業的發展劣勢,推動模具行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如何提高模具的質量、使用壽命和降低生產成本成為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表面處理在模具中的應用是提高模具質量和使用壽命,降低成本的最有途徑。通過采用不同的表面處理技術,只改變模具表層的成分、組織、性能,從而大幅地改善和提高模具的表面性能,如硬度、耐磨性、摩擦性能、脫模性能、隔熱性能、耐腐蝕和高溫抗氧化性能、提高型腔表面抗擦傷能力、脫模能力、抗咬合等特殊性能,數倍、幾十倍地提高模具使用壽命。這對于提高模具質量,大幅度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和充分發揮模具材料的潛能都具有重要意義。
在模具上使用的表面技術方法多達幾十種,主要可以歸納為物理表面處理法、化學表面處理法和表面鍍覆層處理法。下面就重點介紹一下表面覆層處理法中的電鍍、刷鍍、化學鍍。
1、模具電鍍工藝
電鍍硬鉻、硬鎳是模具表面處理技術中的傳統技術,通過利用電化學的方法在模具工作面上沉積薄層金屬或合金的一種濕式鍍覆。電鍍操作溫度低,模具發生變形較小,模具本身的性能幾乎不受影響,鍍層的摩擦系數低,顯微硬度可達800HV,可以大大提高模具的耐磨性。但是,鍍層的孔隙較大,耐腐蝕性能不高,不適用于耐腐蝕性要求高的模具。同時,由于電鍍具有尖端效應,對于多孔、形狀復雜的模具也不適用。
2、模具刷鍍工藝
刷鍍工藝簡單,沉積速度快,操作方便,鍍層質量和性能較好。易于現場操作,不受模具大小和形狀的限制。刷鍍應用于熱作模具,可提高模具壽命50%-200%,主要原因是刷鍍層有良好的紅硬性、耐磨性和抗氧化能力。
3、模具化學鍍工藝
化學鍍是利用還原劑把電解質溶液中的金屬離子化學還原在呈活性催化的工件表面沉積出能與基體表面牢固結合的涂鍍層。化學鍍沒有電鍍中因為電力分布不均而造成的深鍍和分散能力差的問題。它對于形狀復雜、多孔洞、有棱邊夾角的模具的處理最為有效,克服了電鍍的缺點與不足。
在汽車用鑄模、鋁模具上化學鍍鎳,不僅可以提高脫模效果,還可提高模具50%的使用壽命,且零件的光潔度高。
在生產應用中對模具表面性能要求是多元化的,因此單金屬的鍍層往往不能滿足質量要求,這些促使了復合鍍技術的發展。現在復合鍍技術的實施主要借助于電鍍、刷鍍、化學鍍。復合鍍后膜層質量和性能顯著提高,模具壽命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