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企業商戰多年,他們對自己所處的行業認知、商業運作、盈利手段、實干精神是無可挑剔的,而他們擁有的優點恰恰是整個互聯網行業所缺乏的,但為何的商戰基因確玩不轉電子商務?并在試水行動中屢受挫折?
燒錢不闊 態度不端
傳統企業從商多年,都是以小搏大,并且,傳統企業在商品制造出來后,無論產品質量與否,一旦找到渠道就能變現。
而對于電子商務,整個商業邏輯與傳統渠道比就會有所偏差。加之大多傳統企業做電子商務的態度不端正,缺乏做行業老大的堅定信念,總覺得點小錢就能獲利,或者對電子商務偏聽偏信缺乏大局觀。實際上,傳統企業他們有錢但不敢花,并且有些急功近利,對電商預期太好、太短,這是預期跟效果的錯位。所以,在整個電子商務項目各個環節的設計中總差點火候,錢花了,但事兒總是干得不上不下,好項目做成了雞肋的傳統企業筆筆皆是。
固執己見 偏聽偏信
很多傳統企業老總,對電子商務的理解還是停留在淘寶上。對于整個電子商務的發展過程、模式、機會缺乏正確判斷,在加之經商多年的財大氣粗,在二次創業時則總認為自己勢不可擋無所不為。
而很多傳統企業老總實際上對互聯網怎么玩,商業模式有哪些全無概念的大有人在。其原因在于他們沒有經歷過網絡的全過程,對于網絡的具體實施、規則、工具、手段等腦子概念一片空白。盡管高價錢請了好人才,可因為自己的固執己見,終以失敗告終的人數不甚數。
行為偏執 缺乏自省
對于傳統企業的老總,他們成本的收入太過急切,所以他們在做電子商務項目時總把盈利作為要素,而忽略了用戶培養、流程優化、消費體驗。
很多傳統企業,在一開始做電子商務時總認為大投入會有大產出,廣告決定一切。由此,在做很多項目時基本功不扎實,又過分迷信廣告,而通過幾輪廣告大投入并收效甚微后不找自己原因,不與客戶交流,缺乏團隊自省,而是偏執認為電子商務這個行業不好,難做,于是草草收場。
票友心態 盲目跟風
有錢,誰不想賺?一定沒有人會嫌錢多的。
很多傳統企業,做電子商務缺乏草根精神,對自己所擅長的行業做電子商務缺乏基礎相信,缺乏耐力。而看到別人做得好,融到資便認為電子商務是“舊金山”,買張船票都能去“淘金”,而目的,總希望可以賺一票就走。
結束語
傳統企業要想在電子商務行業中展露拳腳還需要有一個很長的學習和適應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企業家格局很重要。一定要學會善于傾聽70后、80后心生,用其所長便不要生疑,補齊之短便不要固執,整個團隊之間的各取所需,各盡所能。
上一篇:
暫無相關信息!
下一篇:
中國本土塑料產業空白--熱流道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