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不敘。看到某印廠又出了新色卡,還是慣用的1元商品價+高運費的銷售模式,有些朋友覺得既然自己認為色卡的內在價值遠高于付出的總價,那錢就花得值。是為引子。
在這里不討論花得值不值,僅討論該廠的新產品“中式色卡”的內在價值究竟幾何。
先厘清幾個概念。
Q:傳統文化是否等同于古代文化?
A:“傳統文化”,經過一定時間積累到今日或某個時間點呈現出的文化,“傳續”的過程不可忽視;
“古代文化”,其實“古代”是個大概念,文化會隨著時間、地域的變化而變化,“世變風移”說的就是這樣的情況。所以在討論某種“古代”文化時,先搞清楚具體的時代、區域是首要的。
所以,從概念上來說,傳統文化不等同于古代文化。
Q:如果歷史上曾經有段時間,A國從B國陸陸續續吸收了許多文化,從那之后過了很長時間到當今,能否說A國的傳統文化就是B國的傳統文化?
A:有了上一題的鋪墊,解答這題會容易很多。
A國和B國的傳統文化都是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段內、在各自的特殊條件下變遷傳承至今的,雖然傳承的結果是兩方有類似的東西、或同源的東西,但仍不能說A國與B國的傳統文化是相同的。
用通俗的方法解釋,就是我和你的祖先是近親,但我和你并不是同一個人。
(這里再多說一句,不少萌萌的設計愛好者因為自身知識結構和學習方法的問題,相當認同”古代中國在日本“論。然而正如上面的簡單問答,這命題本身就是個偽命題。古代日本不等于古代中國——況且”古代“這么大而虛的概念不適用于討論具體問題、日本傳統不等于中國傳統,這不是自卑也不是自大,而是客觀事實。)
所以,大部分顏色照搬”日本傳統色“的某印廠的”中式色卡“并不是真正的中式色卡。該”中式色卡“不光傳播了錯誤的知識,而且似乎并不像他們自稱的那樣”經過長期努力整理,編排“,而是——照抄日本網站。對此將在下面給出證據。
定義一個顏色有很多種方法(不同的色域ColorSpace),在顯示器上我們用RGB來表示(使用到網頁時還可以把RGB換算成16進制),在印刷時我們用CMYK。同一個顏色在不同色域中有不同的表示方法,比如白色表示成RGB是255,255,255,16進制#ffffff,CMYK0,0,0,0。在同一個色域中,同樣的色值代表著同一個顏色。
摘取某印廠”中式色卡“中的一整頁來作對比:
日本和中國傳統色中確實有一部分名稱相同,但也有些一眼就能看出是日本土產,如:
肥後煤竹——肥後,日本古地名,有時用在人名里;
利休茶——日本室町桃山時代茶人千利休;
路考茶——日本江戶時代歌舞伎演員二代目瀬川菊之丞的通稱”路考“;
御召御納戸——日本江戶時代11代將軍徳川家斉愛用;
新橋——東京地名((搞笑的是新橋色原本是大正時代流行的松石綠,不知道為啥搬都搬不對)
色名考據參考:日本の色(伝統色?和色)
(更有甚者,還出現了這些莫名其妙的顏色名,頁數不是這么充的。)
雖然沒有精力更深入地對比,但從以上證據不難看出這套色卡并不是所宣傳的那樣精心制作,也并不”中國傳統“。
日本傳統色彩很多很美,而且得到了很好的整理,有專門書籍、專門網站,色彩命名的源流一清二楚,還有相對固定的數字色值,不管是研究使用還是傳播都大大方便了愛好者。中國傳統色彩也很多很美,應該也有專業人士在整理,但目前國內網上所見,被傳播的”中式色彩“大多是被上述有錯誤概念的人所傳播的日本傳統色,這真是很遺憾。這里借用一位po主的推薦。
期待更多人因為對中國傳統色彩感興趣而去加入研究,讓真正的中國傳統色也有那樣詳細的條目、清白的來源,那就好了。
后,如果連名字含義都不知道,何苦非要偷人家的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呢?
原文地址:http://www.tsianfanpk.com/201606241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