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發展的系統研究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中為緊迫的課題之一。在過去十年里,中國企業在經濟改革中的進展是巨大的,但在發展中也遇到一些結構性調整過程中必然出現的困難和障礙.這些困難和障礙,隨著超常規發展階段的結束,新舊矛盾的交織,將結構性矛盾的負面效應,進一步地暴露出來.今天,中國企業不僅面臨著走出困境的契機,同時也面臨著長期發展的嚴峻挑戰。
我們的研究分忻表明,在正枧企業發展諸多層次的問題和矛盾時,應當看到企業發展的現狀并不是短期形成的,企業發展的生命周期如同它的產品一樣也有成長、成熟和衰退.在市場的潛在需求和科技決定的新產品開發進入引進期時,原有的技術,產品將被新開發的技術,產品所取代,從而導致產品結構、技術結構的調整。同時,隨將科技成果的產業化、市場化,原有的技術、產品也由成熟期進入市場需求的衰退期,進而同步帶來工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危機。企業要不斷發展,不但要注意開發新產品,追尋新技術的開發應用,研究市場空間及其需求,還需要從經濟社會科技多維角度來認識企業發展的戰略地位,探索企業如
何在困境中發展,如何增強企業的應變能力,加強企業運行機制的建設,等等。
事實上,致使企業發性的障礙是多方面的,從企業的自身適應系統,中國的企業大都是在產品經濟模式下建立起來的。尤其是國營大中型企業,以往企業產、供、銷全部或部分納入國家計劃體系。企業并不直接接觸市場,不正面接受市場的沖擊。習慣于依賴國家計劃的分配和調整。因而,當國家減少計劃供應物資和收購產品,迫使企業直接面向市場展開競爭時,就會比沒有進入計劃,依靠市場生存和發展的企業面臨更大的困難,也就出觀了所渭的市場疲軟,銷售困難,資金短缺,成本提高、負擔過重等問題。從一定意義上說,企業發展障礙的產生固然有宏觀決策失當,經濟改革有誤等方面的原因,但其中也有企業自身的原因,首要是因為企業忽視了自身的“發展”。企業活力的萎縮,效益的下滑,后勁不足,不能僅僅歸結為外部環境條件。住超常規模增長階段,仍有一些企業立足長遠,保持適度增長,協
調發展。在經濟環境發生較大變化后,一些企業陷入困境時,仍然有許多企業保持產品供不應求,效益不斷遞增的局斷。這說明,企業在發展中,本身并不是無所作為的。只要企業增加科技投入,不斷開發適應市場需求的新產品,加強企業內部的管理和運行,企業就能生存與發展。當然,宏觀經濟政策、管理體制及運行機制對企業發展有直接的影響,企業所面臨著生產要素供給渠道多變,下放企業陷入條塊矛盾,企業負擔重,攤派多,留利少,以及折舊與政策方面的缺陷,不僅誘發或加劇了企業的短期行為,促使企業利益主體的加強, 放棄長遠發展的技術項目。而且加劇了企業對國家宏觀控制的適應能力差,對市場應變
能力弱等等問題。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研究企業發展的意義也正是為此。高度重視企業發展研究,從理論實踐和政策的方方面面去考察、分析和系統研究,對我國經濟長期穩定地發展有重要的指導作用。作為企業發展理論與實踐的綜合性專著,本書就是以經濟發展的宏觀環境為背景,從多學科的角度,對企業發展的產業政策,組織結構,資金投入,科技進步、大中型余業發展等等加以整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