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是一種高濃度氮肥,屬中性肥料,也可用于生產多種復合肥料。在土壤中不殘留任何有害物質,長期施用沒有不良影響。畜牧業可用作反芻動物的飼料。 但在造粒中溫度過高會產生少量縮二脲,又稱雙縮脲,對作物有抑制作用。我國規定肥料用尿素縮二脲含量應小于0.5%。縮二脲含量超過1%時,不能做種肥,苗肥和葉面肥,其他施用期的尿素含量也不宜過多或過于集中。
尿素適用于作基肥和追肥,有時也用作種肥。尿素在轉化前是分子態的,不能被土壤吸附,應防止隨水流失;轉化后形成的氨也易揮發,所以尿素也要深施覆土。(土壤轉化 施入土壤中一小部分以分子態溶于土壤溶液中,通過氫鍵作用被土壤吸附,其他大部分在脲酶的作用下水解成碳酸銨,進而生成碳酸和氫氧化銨。然后NH4+能被植物吸收和土壤膠體吸附,HCO3-也能被植物吸收,因此尿素施入土壤后不殘留任何有害成分。另外尿素中含有的縮二脲也能在脲酶的作用下分解成氨和碳酸,尿素在土壤中轉化受土壤PH值、溫度和水分的影響,在土壤呈中性反應,水分適當時土壤溫度越高,轉化越快;當土壤溫度10℃時尿素完全轉化成銨態氮需7——10天,當20℃需4——5天,當30℃需2——3天即可。尿素水解后生成銨態氮,表施會引起氨的揮發,尤其是堿性或堿性土壤上更為嚴重,因此在施用尿素時應深施覆土,水田要深施到還原層。)
尿素適用于一切作物和所有土壤,可用作基肥和追肥,旱水田均能施用。由于尿素在土壤中轉化可積累大量的銨離子,會導致PH升高2-3個單位,再加上尿素本身含有一定數量的縮二脲,其濃度在500ppm時,便會對作物幼根和幼芽起抑制作用,因此尿素不宜用作種肥。
尿素(氮肥)能促進細胞的分裂和生長,使枝葉長得繁茂。
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