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不斷轉型升級,中國航空工業與西方發達國家從'望塵莫及'到'望其項背',今天已經真正實現了'同臺競技'。”談及變化,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航工業)董事長林左鳴在航展期間表示。
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研究中心工程師夏傳勇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認為,由于中國國內客機市場需求巨大,中國航空制造企業實力逐漸增強,未來在產業中將逐漸形成中國自己為主導的價值鏈,且中國航空制造業有望超越俄羅斯,成為航空工業的“第三極”。從望塵莫及到同臺競技
目前,在航空制造業研發設計和整機制造領域,形成了分領域的寡頭或多頭壟斷格局。其中,在大型飛機領域,基本形成了以美國波音公司[微博]和歐洲空客公司為主體的雙寡頭壟斷競爭格局。在支線飛機領域,巴西航空工業公司和加拿大龐巴迪公司擁有明顯的競爭優勢,幾乎壟斷支線客機市場。而中國航空制造業經過了60多年的發展后,正在沖擊著上述航空格局。
“經60年建設和發展,我國航空工業從小到大、從修理到制造、從仿制到自行研制,構建了相對完整的航空工業科研生產體系,形成了飛機、發動機、機載系統的配套,開始向航空全產業鏈延伸并取得顯著成績。”夏傳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談及近年來我國航空制造業取得巨大進步的原因,夏傳勇告訴記者,首先,國防工業部門制定的“995工程”是近年來取得巨大進步的主要原因,其中航空武器裝備方面制定了到2050年的梯次發展規劃。其次,在2007年,國家正式批準大飛機國家重大專項立項實施,將我國大型民用運輸機和大型軍用運輸機的發展推上了快車道。
航空工業有望趕超俄羅斯
“通過航空工業的體制改革,我國航空工業已形成以中航工業和中國商飛兩大集團為主,航空院校與民營企業為補充的產業格局。”夏傳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我國航空工業已在價值鏈中占據重要位置,”夏傳勇表示,中航工業、中國商飛已是的整機制造商,中國商飛的C919和ARJ21飛機,以及中航工業的新舟系列飛機的供應商遍布。
此外,中航工業西飛、沈飛等成為波音、空客等整機制造商的大部件供應商,中航工業所屬許多單位和國內不少民營企業也已成為重要的二級和三級供應商。
“中國和波音的合作關系已經超過40年。中國為波音所有的民用客機提供零部件。事實上,目前有8000多架波音飛機上裝有中國制造的部件。”波音民用飛機集團飛機發展部客戶主管邁克爾?華納在航展期間對記者表示。
夏傳勇介紹,中國航空工業正在形成以自己為主導力量的航空價值鏈,以中國商飛C919大飛機為例,通過招商,吸引了霍尼韋爾、GE等一大批國際航空制造企業前來合作,子系統供應商采取建立合資公司、開展合作項目等方式開展合作,也增強了自身的實力。
夏傳勇分析,目前,航空工業是美國、歐盟、俄羅斯、中國四強爭霸的格局,如果中國自己為主導力量的航空價值鏈不斷壯大,未來十年內,我國航空工業的實力將極有可能超越俄羅斯,從而成為航空工業的“第三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