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裝修大蛋糕:誰能分享更多?
根據中國建筑裝飾協會的統計數據,目前建筑裝修行業企業數量已經超過10萬家,從業人員超過1400萬人,大行業,小企業,分散度高,成為該行業大的一個特點。作為建筑業中民營化程度高的一個子行業,也造成行業內部競爭充分,沒有龍頭公司的特征。
張仁:現在面臨的企業就是還不夠大,我們叫小,散,差,行業整個發展盡管很,但是還沒有能夠足以左右這個市場的大企業。
而隨著需求方對品牌度,資金實力和業務技術要求越來越高,裝飾行業也逐漸擺脫了過去那種準入門檻低的標簽,已經開始表現出較為明顯的行業集中特征。資料顯示,裝飾百強企業的產值占比不斷提高,從2002年3.08%,提升到2009年6.34%,百強企業的平均產值,也從2002年的2.03億元提高為2009年的11.72億元,其中的一部分,也紛紛謀求借助資本市場做大做強。
北京嘉寓門窗幕墻股份有限公司,作為一家以幕墻,門窗為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今年9月成功登陸創業板,然而還不到3個月的時間里,公司發布的個三季報顯示,公司第三季度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均有下降。
田家玉(北京嘉寓門窗幕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今年我們的毛利率,包括我們的利潤有所下降,今年比去年同比降了一個點,這也是在我們年初的計劃當中的,但是總的利潤增長不會改變,基數大了,我總的毛利率單筆可能下降一個點,但是我總的利潤還是增長的。
但是,在遭遇新一輪房地產調控政策的背景下,初涉資本市場的嘉寓股份(300117)將面臨更大的壓力。
田家玉:對我們公司而言,我認為影響有,但是影響是不大的,為什么呢?都是在宏觀調控下,有些房地產企業,都是賣股權,有的房地產企業就是紛紛倒閉了破產,有些幕墻企業,門窗企業在這時期也經營不下去了,我們的客戶形成了一個戰略合作伙伴,我們的合作伙伴大部分都是上市公司。
不僅是作為幕墻,門窗生產企業的嘉股份感受到這種壓力,作為兩市上市瓷磚企業的斯米克(002162)也感受到這種壓力。作為國內三大中瓷磚的生產企業之一,公司自2007年上市至今,凈利潤一直在同比下降,2010年三季報的凈利潤總數,只占到2007年上市時的三分之一。
高維新(上海斯米克建筑陶瓷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瓷磚這個行業,有一個讓我們感到很痛苦的事,它的期很長,我們上市以后,在江西的所有的建廠,,把所有的生產搞順當,大概就花了我們將近三年,第二個原因,在過去這幾年來,我們的產能一直追不上我們的銷售,所以在上市之前,我們的銷售事實上有點銷大于產,所以事實上我們整個銷售有一點停滯。
資料顯示,斯米克2007您上市,共募集資金4億5000萬元,目前公司的募集項目已經投產,在江西新建的瓷磚生產線每年能夠提2000萬平米的瓷磚供應量和幾十種新的瓷磚品種。但新增的產能并沒有帶來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大幅增長,同時因為國家對房地產的調控,對公司業績的影響開始顯現。
高維新:今年業績對我們來講,比我們預期的低,我們現在看到整個零售市場,在國家調控的市場過程,已經有所影響了,居民們在每個門店,零售店,專賣店買的數量跟金額在減少,一個很重要,明顯我們的建材超市,看到百安居這些,都有很大的影響,所以顯示這個過程,對我們廠商來講,可能這是一個沖擊已經會來了,而且我預計,這個沖擊恐怕不會到此為止。
相比嘉寓股份的外裝飾產品,和斯米克的單一產品瓷磚而言,深圳廣田股份(002482)主要為大型房地產項目,政府機構,酒店,住宅等提供綜合建筑裝飾及工程承建服務,從事的主營建筑裝飾業務,尤其是住宅精裝修與房地產業的關系更加緊密,對房地產主要客戶更加依賴,在樓市調控政策趨緊的情況下,是否存在更大的風險呢?
王宏坤(深圳廣田裝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如果說完全沒有影響也不可能,但是目前根據我們自己感覺,影響并不是很大,因為一般來說,開發商如果受調控之后,它往往反而要送裝修,這個精裝修的量往往還會相對增加。
記者注意到,即使是在樓市調控趨緊的2008年,廣田股份的凈利潤也實現5480萬元,比2007年的5135萬元實現了6.71%的增長,而公司三季報顯示,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高速增長,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9.8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5.92%,其中,第三季度收入11.42億元,同比增長97.65%。前三季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1.52億元,同比增長140.77%。
胡宇(華林證券研究中心副主任):我想影響主要是加息以后,對房地產的資金鏈可能會有一些影響,包括一些高杠桿的,高負債的一些房地產企業而言,它的財務成本會增加,財務成本增加以后,它可能現金流會有一些緊張的程度,但是對于裝修行業來說,往往在房地產行業預期不強,或者說房地產銷售不景氣的時候,往往還更需要裝修產業幫它提升它的產品的附加值,幫它推進產品的銷售,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反而對裝修行業來說是個利好。
資料顯示,建筑裝飾市場這幾年平均增長率盡管超過15%,2009年市場容量達到1.85萬億元,但企業小,集中度低,品種度不高,依然是行業發展中的問題。
張仁:家裝行業由過去的廣告戰,價格戰,現在打品牌戰,品牌就是一個企業的文化建設,一個價值觀,質量,服務,誠信,所以我們全行業正在不斷的培育和推廣,住宅裝飾裝修行業,質量服務誠信的星級企業,通過這樣一種行業的評價推進,使我們的家裝公司都能夠更加理性的打造自己的品牌。
根據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十二五”行業發展規劃綱要討論稿,到2015年,我國建筑裝飾行業的產值將達到3.8萬億,較2010年再增長80%左右,而企業數量從2005年的19萬家,下降到2010年的14.5萬家,估計到2015進一步下降為12萬家,而同時隨著大規模企業的勝出,行業的規范性進一步提高,資質企業數量從2005年的4.5萬家上升到2010年的5.8萬家,預計到2015年,這一數量將達到7萬家,未來行業的進一步整合和集中,將會使優勢公司處于更有利地位,贏得更多的發展機遇。
張仁:繼續轉變企業的經濟增長方式和它的發展理念,我們這個行業,有實力,有品位,有規模的企業,要加速增長方式的轉變,要整合整個上下游產業鏈的資源,要做大做強,就要適度擴大規模,因為只有規模上去了,你這個經濟效益才能上去。
李雨霏:好,剛才我們的記者采訪是重點對一些建材,還有裝飾的行業做了一個調查,發現一個現象,就是引用片子當中一句話,叫大行業,小企業,企業很多,競爭也很激烈,但是真正大的品牌公司又很少,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局面?
洪亮:我覺得和這個行業的要求有關系,我們知道,現在說實在的,家裝分為兩塊,就是裝飾,一個是大的裝修,還有一個就是家庭寨修,家庭裝修個性化要求比較高一點,所以就很難形成一個大的企業,在行業雖然說數量比較多,企業數量多,但是集中度非常低,所以就造成目前上市公司寥寥無幾。
李雨霏:而且這幾家公司基本上我們注意了一下,全都是做工程裝修的,做家裝的基本上沒有。
洪亮:因為家裝這一塊首先要求比較高,個性化,很難有統一的產品,工裝這一塊相對來說體量很大,而且容易形成,比如說酒店,它的房間,比如說統一的標準間,或者是商務間什么樣的,就是統一的裝修標準,更有利于企業運作。
李雨霏:所以從我們自己個人裝修經歷也能夠感受到,不是有一句話說,恨你就讓你去做裝修,就是很頭疼,所以從這里面也能夠感覺到,如果做家裝的企業,其實它想做好服務,想錢也挺困難的。
洪亮:非常困難。
李雨霏:但是作為工程裝修的這幾家企業,它是不是存在一些地域的限制?存在這樣的問題?
洪亮:設計師是裝修企業的核心
洪亮:這個限制有,但是影響不是太大,首先這個行業,主要的核心競爭力是設計師,就是設計,如果設計師人數多,而且水平高,你在市場拿的市場份額就比較高,如果對于這些企業,處在地域來講,我覺得影響不大在于什么呢?這些都是當地的,比如金螳螂(002081)在蘇州,它蘇州的到北京或者上海去,它沒有這個必要,而且成本非常高,他就就地,有這個項目,他就在當地招一些設計師,只要有錢,在這個社會上只要有錢,這個事情很容易辦到,所以這樣來看,我覺得地域性對它的限制不是太大。
李雨霏:您覺得制約這些公司,或者它們現在在進一步發展過程當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
洪亮:我覺得主要的問題就是規模化,因為現在這種狀況,基本上特別是家裝這一塊,基本上個性化比較強,很難形成工廠化生產,形成批量,這樣對企業發展確實存在制約,對于每一家的客戶來說,都應該是不同的產品,所以這樣,我覺得對于公司的精力牽扯比較多,如果這些公司,特別家裝公司能夠跟現在的房地產公司合作,形成一種商品房以精裝為主的推出,這個行業可能就會迎來一個比較好的發展高潮。
李雨霏:這可能有待于大家一些消費觀念,包括消費模式的改變,另外我們剛在片子當中也看到一些做建材的企業,比如像舉例的嘉寓門窗,還有斯米克這兩家公司,其實它們在房地產調控,包括金融危機過程當中,也是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也感受到一些壓力了,主要是一些資金方面的,像這些企業怎么能夠提高自己對抗風險的能力呢?
洪亮:我覺得現在這種狀況,還是很難避免,因為這個行業它是同質化程度比較高的一個行業,比如說,斯米克,它做陶瓷,實際上跟它做同樣水平的陶瓷的也有好幾家,同時,它這個產品替代性是非常強的,它主要的競爭是價格競爭,這樣我個人覺得,在目前狀況下可能難度比較大,但是要想減少這些風險,我覺得可能還是從企業自身角度,還是提高效率這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