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 文 名】. Tetrahydropalmatine
【拉丁文名】Corydalis yanhusuo W.T. Wang
【普通名稱】延胡索乙素
【植物異名】元胡
【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
【產品規格】95%
【分 子 式】C21H25NO4 ,
【分 子 量】355.42
【藥用部位和產地】產品來源于罌粟科植物延胡索(元胡)Corydalis yanhusuo W.T. Wang 塊莖,是有名的浙八味之一,主產于東陽、磐安一帶
【臨床作用】延胡索乙素的鎮痛作用比解熱鎮痛藥強。對慢性持續性疼痛及內臟鈍痛的效果較好。在發揮鎮痛作用同時,還有鎮靜催眠作用
【活性成分及藥理研究】1.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影響(1)鎮痛作用兔光熱刺激法和電總和刺激法證明靜注延胡索乙素15~20mg/kg有鎮痛作用,且強于甲素和丑素。大鼠皮下注射乙素50mg/kg具有與兔相似的鎮痛效力。乙素100mg的鎮痛療效均較復方阿斯匹林為優,對鈍痛的作用強于銳痛。大鼠對乙素的鎮痛作用能產生耐受性,但產生的速度約比慢1倍,并與之間有交叉耐受性。采用小鼠豎尾試驗、成癮猴的代替試驗、丙烯催癮試驗以及慢性給藥后的戒斷癥狀試驗,結果均未發現乙素有成癮性。鎮痛有效劑量對呼吸無明顯抑制作用,也無便秘等不良反應。 (2)用于催眠、鎮靜與安定作用經兔、鼠、犬、猴等動物試驗,證實較大劑量的延胡索乙素有明顯的催眠作用。犬皮下注射5~20min后出現鎮靜、安定、不逃避和馴服等外觀行為的改變,30min后出現嗜睡,持續約80min,但感覺仍存在,且易被驚醒。乙素對猴也有馴服作用,能明顯降低小鼠自發活動與被動活動、但不能消除其翻正反射,顯示無麻醉作用,但能明顯增強環己鈉的催眠作用。乙素還能對抗和的中樞興奮作用,降低大量的毒性作用,對抗戊四氮所致的驚厥,但卻增每所致的驚厥,對電休克無對抗作用,僅略能協同的抗電休克作用。對于小鼠灌服致幻劑后所致的特殊的抓頸背動作,也有抑制作用。乙素對小鼠、兔和貓的條件反射有選擇性抑制作用。但對動物分化相與條件反射均無明顯作用,此作用與和相似。乙素對犬有輕度的中樞性鎮吐作用,對大鼠有輕度降低體溫作用。乙素對中樞作用的原理為:乙素對大腦皮層及皮層下的電活動都能抑制,特別是皮層運動區更為敏感。但將藥液直接涂于皮層上或在孤離皮層表面,均證明乙素并非直接作用于皮層表面。貓側腦室注射乙素1~2mg/kg可產生鎮痛、鎮靜作用。靜注乙素40mg/kg可明顯抑制電刺激皮膚誘發的驚醒型腦電波,同時抑制中腦網狀結構和下丘腦的誘發電位。在對腦干網狀結構下行性功能的作用上與有相似之處,但不盡相同,如不阻斷橄欖下核區的抑制功能。用脊髓貓、電刺激腓神經試驗,表明乙素可抑制脊髓貓的反射活動。又電刺激貓的背根的試驗表明乙素對脊髓的電活動也有抑制作用,但不及它對腦干的作用明顯。乙素對5一HT含量無明顯影響。的鎮靜作用能被單胺氧化酶抑制劑翻轉成為興奮活動,而乙素的鎮靜作用作用卻不受其影響。說明兩者作用方式也不相同。乙素對交感神經節后末梢介質釋放的影響與、有所不同,乙素的鎮痛作用的選擇性不及高,安定作用比弱。乙素鎮靜作用較明顯,且作用迅速而持久,在出現鎮靜作用的同時,腦電圖顯示明顯的同步化高壓慢波,此現象較明顯。所以乙素神經藥理的特點就是快速的鎮靜、催眠作用并伴有明顯的同步化的腦電波。因而認為乙素可能是屬于新類型的中樞抑制劑。(3)對中樞的其他影響延胡索乙素能明顯抑制大鼠腦伏核神經元的自發放電頻率。 2.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延胡索乙素對大鼠心電圖各參數有特異的影響,使心率減慢(P<0.01),使P波變低平,倒置,甚至消失,并延長P一R間期(P<0.01)Q一T間期(P<0.01)不影響QRS綜合波和R波。延胡索乙素引起心電圖的改變類似于戊脈安,但不同于。證實了其抗心律失常作用和對心電圖影響的機制可能與拮抗Ca2+有關。延胡索乙素52uM 能明顯抑制豚鼠左房肌收縮力和上腺素誘發的自律性,延長功能性不應期,而對興奮性無影響。此外對豚鼠右房肌收縮力和自律性也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使異丙上腺素正性頻率作用的劑量一效應曲線非平等性右移,并使大頻率反應顯著降低;還能顯著對抗CaCl2的正性頻率作用。結果提示延胡索乙素對豚鼠心房肌的作用可能是通過拮杭Ca2+實現的。延胡索乙素有對抗氯仿誘發小白鼠室顫的作用;可使氯化鋇誘發的大鼠心律失常轉為竇性心律;能對抗氯仿一上脾素誘發家兔的心律失常;能提高哇巴因誘發豚鼠心律失常量,致室顫量和致死量。麻醉開胸犬iv延胡索乙素后,LVSP、dp/dtmax及VCE±dp/dtmax 等指標均出現明顯的先興奮后抑制的雙向作用。其中+dp/dtmax 與心指數在給藥后1~2min明顯增大(P< 0.01)。說明心肌收縮力加強,心室肌收縮有力,收縮速度加快。由此可認為,dp/dtmax及心指數在給藥后一過性增大是因藥物迅速作用于交感神經末梢的去甲上腺素囊泡,產生樣的"顆粒效應",使大量去甲上腺素遞質短時間內大量釋放所致。 3.對消化系統的影響延胡索乙素在1:2×10 4 濃度時,能抑制兔離體腸管活動,并能阻斷乙酰膽堿、氯化鋇及腦素和5一HT對腸肌的興奮作用。乙素靜注大劑量80mg/kg也可使胃瘺犬的胃液分泌明顯抑制。 4.對內分泌系統的影響延胡索乙素使幼年小鼠胸腺萎縮,并能明顯降低大鼠上腺中維生素C的含量,此提示有促進上腺皮質分泌的作用,擊去垂體或以戊鈉麻醉大鼠后,則上述作用消失,這提示其作用部位可能在下視丘。但當連續給藥6d后,則產生耐受性。延胡索乙素還可影響功能,使重量增加,并可抑制小白鼠動情周期,說明對性腺功能也有一定影響。 5.其他作用延胡索乙素明顯對抗催產素和KCI所引起大鼠離體子宮的收縮反應,對高K+去極后Ca2+所引起的子宮、收縮有明顯松弛作用。對催產素依賴細胞內Ca2+和細胞外Ca2+兩部分收縮均有明顯抑制,但對依賴細胞內Ca2+的收縮抑制更強。表明延胡索乙素在子宮平滑肌上具有鈣拮抗作用。 6.體內過程小鼠灌服乙素60mg/kg,30min后,胃腸內殘余乙素只有10%,可見乙素在胃腸道內吸收迅速而完全。大鼠皮下注射乙素150mg/kg后,體內分布以脂肪中為高,肺、肝、次之。此后內臟含量下降,脂肪中含量卻增加,這顯然與乙素脂溶性大有關。又從大鼠與兔實驗證明,乙素極易透過血腦屏障而進入腦組織,幾分鐘內即出現較高濃度,但30min后即降低,2h后低于血中的含量。這與臨床所見乙素鎮靜作用出現迅速而不持久現象相吻合。兔腹腔注射乙素后,以原形從尿中排出者只為給藥量的1/300,而糞便中排出量則更少,此表明乙素在體內經代謝后才排出體外;但大鼠皮下注射乙素后,主要經排泄,于給藥后12h內排出約占80%以上。
【服用劑量】鎮痛 口服一次0.1~0.15g,一日2~4次,催眠 臨睡前口服0.1~ 0.2g
【副作用參考】副作用小,無成癮性,臨床上代替治療內臟疾病的銳痛。
品 質 證 明 書
生產工藝
【提取物名稱】:延胡索乙素
【簡單生產工藝】:
粉碎 溶液提取 濃縮 噴霧干燥
原料 碎原料 提取液 浸膏 干粉(低含量)
有機溶劑萃取
真空干燥
干粉(高含量)